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
《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人文赋楚人辞,尧在崇山九疑

圣主若非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崇山(chóng shān)的意思:指山势高峻,形态雄伟壮丽。也用来比喻人的品德高尚、志向远大。

得道(dé dào)的意思:指得到真理、道理,也可指达到某种境界或得到某种成就。

何为(hé wéi)的意思:指询问某事物的真正含义或定义。

九疑(jiǔ yí)的意思:形容人对事情疑虑重重,心中忧虑不安。

人文(rén wén)的意思:人文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文化、艺术、哲学、历史等领域的事物。

若非(ruò fēi)的意思:如果不是;要不是

圣主(shèng zhǔ)的意思:指具有崇高圣洁的统治者或领导者。

文赋(wén fù)的意思:指才情出众,有文学才能。

亦何(yì hé)的意思:也是什么意思,表示对事物的无所谓或不在乎。

注释
蜀人:指四川地区的人。
文赋:文学创作,如辞赋。
楚人:指楚国地区的人。
辞:古代的一种文体,如楚辞。
尧:远古时期的贤明君主。
崇山:高峻的山。
舜:又一位贤明君主。
九疑: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圣主:指非常有道德和智慧的君主。
得道:指悟透了天地自然之理。
南来:从北方或中原南下。
何为:为何而来,此处有疑问之意。
翻译
蜀地的人才擅长写文赋,楚地的人民善用楚辞。
即使尧帝在崇山,舜帝在九疑山这样的偏远之地。
鉴赏

这段文字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宿建封寺,晓登尽善亭,望韶石三首(其二)》。诗中融合了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真道的情怀。

“蜀人文赋楚人辞”,这里的“蜀”指的是巴蜀地区,即今天的四川一带,而“楚”则是古代的一个州名,今属湖北及周边地区。这两句通过对蜀人和楚人的文化差异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广博的知识面,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不同地域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接着,“尧在崇山舜九疑”则是引用古代圣君尧、舜治理天下的典故。尧、舜都是中国上古时期的圣明君主,崇山和九疑可能是指他们用来祭祀天地或处理国事的地方。这两位君主代表了最高的道德标准和智慧。在这里,诗人通过提及尧、舜,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

“圣主若非真得道,南来万里亦何为”则是说,如果一个圣明的君主没有真正领悟并实践道,即使他从远方来到这里,也是无用的。这里的“南来万里”可能暗示着诗人期待理想君主或理想境界,但又感到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巨大差距。

整首诗体现了苏轼深厚的学养和他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同时也透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失望。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登聚宝山分韵得春字

踪迹怜身拙,登临纵目频。

江山如好客,花鸟故馀春。

落落行藏异,悠悠岁月新。

数茎初白发,朝夕为思亲。

(0)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其十三

万年海岳作金汤,一望凄然感恨长。

禾黍秋风周洛邑,山河残照汉咸阳。

上林春去宫花落,金水霜来御柳黄。

虎卫龙墀人不见,戍兵骑马出萧墙。

(0)

题道士青山白云图·其三

行到溪源尽,青山无俗氛。

道人拈铁笛,吹起满川云。

(0)

送田仲茂宰入四川

天门传制拜新除,西入成都万里余。

江上好风催去棹,邑中故老候来车。

巴园五月收丹橘,丙穴三春馔白鱼。

却忆文翁遗化在,何因公暇说诗书。

(0)

题兰·其二

奕奕翠羽,翘翘紫蕤。何以求之,山阿水涯。

(0)

建德溪涨大作感怀二首·其一

邪阴翳长空,日色澹于土。

霪雨连山来,万物昏莫睹。

溪流渺无涘,阛阓入烟浦。

牧伯吁可怜,沾衣悼民苦。

慈心偶昭著,忧患竟无补。

先王有成宪,治政当法古。

二气随感孚,铁炭验昂俯。

登崇中正畴,屏斥谀佞伍。

泽梁省征税,凋瘵重绥抚。

旸谷回精光,天渊底宁所。

菑异由是消,永锡恩意溥。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陈瑸 诸葛恪 崔液 徐锴 高力士 欧阳衮 丁宝臣 黄宽 储大文 梁鸿 李璮 怀素 黄颇 戴敦元 刘旦 马文升 奚贾 淮上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