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此拈香不,谨奏两不废。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北郊(běi jiāo)的意思:指离城市较远的地方,也指离开繁忙的都市生活,远离尘嚣的地方。
宸衷(chén zhōng)的意思:指君主或领导者明察秋毫,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和真相。
大祭(dà jì)的意思:盛大的祭祀活动
尔时(ěr shí)的意思:那个时候;那个时刻
好景(hǎo jǐng)的意思:美好的景象不会持续很久
醮坛(jiào tán)的意思:指祭祀时所用的坛台,也用来比喻重要的场合或仪式。
礼拜(lǐ bài)的意思:礼拜是指尊敬、敬仰、敬重。
每当(měi dāng)的意思:表示每次在特定的情况下发生某种行为或出现某种情况。
命代(mìng dài)的意思:命运代表
拈香(niān xiāng)的意思:指轻轻拿起熏香,也用来比喻轻而易举地完成某件事情。
祈年(qí nián)的意思:祈祷丰收的年景,寓意希望来年能够有一个丰收的好年景。
日日(rì rì)的意思:每天都
日趋(rì qū)的意思:逐渐变得日益增加或加强
是即(shì jí)的意思:指事物本身就是它所表现的,没有任何掩饰或虚假。
时常(shí cháng)的意思:经常,常常
五内(wǔ nèi)的意思:指内心非常痛苦或悔恨,感到五脏都在燃烧。
无能(wú néng)的意思:缺乏能力、无法胜任或无法有效处理事情
雍正(yōng zhèng)的意思:指治理国家时严明法纪、勤政爱民的君主。
斋戒(zhāi jiè)的意思:戒除杂念,专心修行。
致诚(zhì chéng)的意思: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或情感。
知爱(zhī ài)的意思:了解并珍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朝乾隆皇帝(弘历)前往黑龙潭祈雨的场景,体现了古代帝王对于自然现象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民众福祉的深切关怀。
首句“忆昔雍正年,北郊频命代”点明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雍正年间,北郊频繁遭遇干旱,乾隆皇帝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前往祈雨。
接着,“尔时常苦旱,虔求随礼拜”描述了当时的干旱情况以及皇帝的虔诚祈求,他每日都到醮坛祈祷,希望能得到上天的恩赐。
“无能慰宸衷,致诚遑敢懈”表达了皇帝内心的焦虑与决心,尽管无法直接安慰自己的内心,但他的诚意从未松懈,坚持每日祈祷。
“日日趋醮坛,好景谁知爱”则展现了皇帝对祈祷活动的执着与热爱,即使在美好的景色中,他也全心投入,不为外物所动。
“每当大祭临,进宫预斋戒”说明了皇帝在进行大规模祭祀时,会提前进入皇宫进行斋戒,以示对仪式的尊重和对神灵的敬畏。
“问此拈香不,谨奏两不废”表明了皇帝在祈雨过程中,不仅亲自参与拈香仪式,还严格遵守了不废礼仪的规定。
最后,“是即诲祈年,一思感五内”总结了整个祈雨过程,表达了通过虔诚的祈祷,希望上天能够感应人心,带来雨水,从而缓解旱情,保佑百姓。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帝王在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庄重态度和对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崇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