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仆射王公挽辞三首·其二》
《仆射王公挽辞三首·其二》全文
宋 / 韩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公昔魁多士,予时托后尘

交因荷心照,义实过天伦。

进始欣连茹,官终愧积薪

牙弦兹遂绝,不见赏音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多士(duō shì)的意思:指多才多艺的人,多方面有才能的人。

过天(guò tiān)的意思:指度过一整天,表示时间的过去。

后尘(hòu chén)的意思:指在别人的身后受到影响或被比较。

积薪(jī xīn)的意思:积薪指的是积累柴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为将来的需要做好准备。

见赏(jiàn shǎng)的意思:欣赏、赏识。

连茹(lián rú)的意思:连续不断地耕种庄稼。

赏音(shǎng yīn)的意思:欣赏音乐声音。

天伦(tiān lún)的意思:指家庭成员团结和睦、亲情和睦的意思。

托后(tuō hòu)的意思:推迟或延后

心照(xīn zhào)的意思:心照意指内心互相理解、默契,相互心领神会。

牙弦(yá xián)的意思:指琴弦,比喻言辞或歌词动人,使人感动。

鉴赏

这首挽辞表达了对已故仆射王公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韩琦以“公昔魁多士,予时托后尘”开篇,将自己与王公的关系置于历史与时间的长河中,暗示了王公在众多贤士中的卓越地位,而自己则只能追随其后,暗含敬仰之意。

“交因荷心照,义实过天伦”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与超越血缘关系的亲情。这里的“荷心照”不仅指友情的照耀,也隐含着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意味;“义实过天伦”则强调了两人之间基于道义而非血缘的深厚情谊,超越了寻常的家族关系。

“进始欣连茹,官终愧积薪”描述了两人共同经历的事业与官场生涯。其中,“进始欣连茹”可能是指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时的喜悦,而“官终愧积薪”则表达了对自己未能达到王公那样的高度的自谦与遗憾。

最后,“牙弦兹遂绝,不见赏音人”表达了对王公去世的哀痛之情,以及对再无机会听到他高雅言论的惋惜。这里的“牙弦”可能借用了古代乐器的意象,象征着王公的智慧与才华,而“不见赏音人”则表达了对失去知音的悲痛。

整体而言,这首挽辞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与逝者关系的深刻反思。

作者介绍
韩琦

韩琦
朝代:宋   字:稚圭   籍贯:相州安阳(今属河南)   生辰:1008—1075年

韩琦(1008年8月5日—1075年8月8日),字稚圭,自号赣叟,相州安阳(今河南安阳)人。北宋政治家、词人。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历任将作监丞、开封府推官、右司谏等职。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宋夏战争爆发后,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称“韩范”。之后又与范仲淹、富弼等主持“庆历新政”。韩琦为相十载、辅佐三朝,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猜你喜欢

游严真观支机石而壁有记古鼎丹茅事

古木共幽意,长廊亦晏如。

于焉咏逍遥,且复散衣裾。

尘虑飒已空,道心颇闳舒。

不知度世人,去此岁几徂。

云何有丹砂,尚尔留庭隅。

支机亦悠哉,谁复订有无。

我知此公意,慨彼元鼎初。

继之五凤问,斯民毙刀锯。

聊欲谢世网,欻以道自娱。

抱独理自会,旷怀遗所拘。

初匪逃世人,而世自我疏。

含默念斯人,起我忧患馀。

(0)

七月六日通夕大雨阖境告足丰年之庆枕上用前韵再赋两篇呈全真诸公·其一

绛阙清都一念通,沛然甘泽泻层穹。

天心会与人心合,国事尤须岁事丰。

秋水陡添江上碧,朝阳却照栋间红。

精诚自可驱雷雨,安用区区致八公。

(0)

飓风二绝句·其一

自从岭海入闽中,乃始今朝识飓风。

南极只愁天柱折,兰台休更论雌雄。

(0)

九月十五日夜同陈兴宗邓志宏登凝翠阁观月

溪阁临虚面势宽,凉天佳月共追欢。

渔舟忽动水光碎,桂魄未高山影寒。

色染林峦烟漠漠,气侵笑语露漫漫。

须知此景人间少,更泛兰桨远处看。

(0)

秋思十首·其十

百卉秋具腓,先陨惟梧桐。

岂无贞洁者,独立青霜中。

艳艳篱下菊,青青岭头松。

与君为德友,相好永无穷。

(0)

十三夜有小偷迨晓而获志宏戏以诗来次其韵

夜半偷儿亦可怜,乘虚欲负壑中船。

银杯羽化方搜箧,绣被风飘遽返毡。

妄意室中真有道,夺从虎口岂徒然。

贪夫一笑心为咎,举体空能发爱涎。

(0)
诗词分类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诗人
孙蕡 吴芾 岳珂 许南英 黄景仁 邹浩 文徵明 元好问 刘禹锡 董其昌 王慎中 释文珦 戴复古 王冕 李攀龙 宋褧 陈宝琛 高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