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寄 西 山 宋 /华 岳 姓 名 久 不 到 西 山 ,觅 便 无 风 鼻 谩 酸 。天 堑 有 花 春 堰 急 ,地 炉 无 火 夜 堂 寒 。青 灯 昔 记 对 床 卧 ,白 发 今 羞 把 镜 看 。见 说 北 归 常 有 雁 ,一 书 无 惜 报 平 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敝庐(bì lú)的意思:指破旧的屋子,也用来比喻贫寒的家庭。
穿窬(chuān yú)的意思:指透过墙壁、窗户等隔离物,可以看到或听到对方的言语或行动。
耕锄(gēng chú)的意思:指农民在田地里耕作,比喻辛勤努力地工作。
宫墙(gōng qiáng)的意思:指宫殿内的墙壁,也借指守卫险要的地方。
何须(hé xū)的意思:表示不需要或没有必要做某事,也可以用来劝告别人不必要的行动。
合同(hé tong)的意思:指双方或多方之间达成的口头或书面约定,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寄食(jì shí)的意思:指依附于别人生活或依靠别人过活。
然明(rán míng)的意思:明亮而清晰的意思。
儒冠(rú guān)的意思:指儒家学者的帽子,引申为指儒家士人的身份和学问。
仕版(shì bǎn)的意思:指一个人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
无地(wú dì)的意思:没有地方站脚、无处容身。
先人(xiān rén)的意思:指已故的祖先或前辈,也可泛指过去的人。
晓然(xiǎo rán)的意思:清楚明白,了解透彻。
足下(zú xià)的意思:指脚下,表示位置或地位低下。
- 翻译
- 宫殿的墙壁坚固无比,无法穿透,还好祖先留下的破旧房屋还在。
做官的耻辱岂止于砸瓦,读书人也曾因学问误入歧途,接受不必要的馈赠。
我们共同收集木柴,自己准备蔬菜,这是基本的生活道理。
这个道理清晰如镜,你无需亲自耕种劳作。
- 注释
- 宫墙:宫殿的墙壁。
穿窬:穿透或偷窃。
犹幸:还好。
敝庐:破旧的房屋。
仕版:做官的机会或途径。
羞:耻辱。
宁:岂止。
毁瓦:砸瓦以示放弃。
儒冠:读书人的帽子,代指读书人身份。
供柴:供应柴火。
自办蔬:自己种植蔬菜。
此理:这个道理。
晓然:清楚明白。
明似镜:清晰如镜。
何须:何必需要。
足下: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肆耕锄:亲自耕种。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华岳的《寄西山》,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归隐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自我安慰的心境。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淡远,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憧憬。
"宫墙无地可穿窬,犹幸先人有敝庐。"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既无奈又自得的情状。宫墙象征着官场和尘世,而“无地可穿窬”则表达了对现实环境的不满,但“犹幸先人有敝庐”显示出诗人对于前人的智慧和隐居生活的赞美。
"仕版可羞宁毁瓦,儒冠曾误枉收书。" 这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仕途和学术的失望,“仕版”和“儒冠”分别代表着官场和学问,而“可羞”、“曾误”则表达了对这些领域的反思和自责。
"供柴我合同收炭,寄食君当自办蔬。"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期待,“供柴”和“收炭”体现了一种简单而充实的生计,而“寄食”和“自办蔬”则显示了对自然和生活的依赖。
"此理晓然明似镜,何须足下肆耕锄。" 最后两句强调了这种生活哲学的明晰和自然,如同清澈的镜面映照出真实的情感,“何须”表达了一种不需要过多劳作就能获得满足的心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官场与田园、现实与理想,展现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内心世界的宁静。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