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落几家聚,荒榛数鸟飞。
犹馀眢井在,足父致深讥。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过古鄪城》。诗中描绘了对古代鄪城的感慨与反思。
首句“食邑有如此,应知公室微”开篇即点明主题,以鄪城的现状暗示公室(可能指朝廷或权力中心)的衰微。接下来,“甚哉过百雉,久矣堕三围”两句,通过描述鄪城城墙的破败,进一步强调了其衰败的程度,同时也暗喻了权力的衰退和国家的衰落。
“野落几家聚,荒榛数鸟飞”描绘了一幅荒凉的景象,野地里零星的村落,长满了荒草,几只鸟儿在飞翔,这样的画面给人以深深的哀愁和无奈感。这不仅是对鄪城现状的写照,也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最后,“犹馀眢井在,足父致深讥”则以“眢井”(干涸的井)为象征,表达了对鄪城乃至整个社会现状的忧虑。诗人认为,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仍然坚守着某些传统或道德底线,但这不足以避免被后人批评。这既是对鄪城现状的反思,也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批判。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揭示了历史变迁中的兴衰更替,以及对权力、道德和文化传承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