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似枯株心似水,此非闻道更谁闻。
《书渊明诗后》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书 渊 明 诗 后 宋 /辛 弃 疾 渊 明 避 俗 未 闻 道 ,此 是 东 坡 居 士 云 。身 似 枯 株 心 似 水 ,此 非 闻 道 更 谁 闻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避俗(bì sú)的意思: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东坡(dōng pō)的意思:指杜甫和苏轼这两位唐宋文学家,也泛指文学才子、文化名人。
居士(jū shì)的意思:指居住在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也可泛指在家修行的人。
枯株(kū zhū)的意思:指已经枯死的树木或植物,比喻已经没有生命力或没有发展前途的人或事物。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渊明(yuān míng)的意思:渊博明智,学识深广。
东坡居士(dōng pō jū shì)的意思:指以苏东坡为代表的文人墨客,形容他们以居士自居,不拘泥于世俗之事,专心于文学艺术。
- 注释
-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以隐逸著称。
避俗:避开世俗生活。
未闻道:还未领悟到人生的大道理。
闻道:领悟大道。
此是:这正是。
东坡居士: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身似:身体如同。
枯株:枯死的树木。
心似水:内心如水般清澈。
此非:这并非。
更谁闻:还有谁能够听到。
- 翻译
- 陶渊明避开世俗还未领悟大道,这是苏东坡先生所说。
他的身体如同枯木,内心却如流水,若非得道之人,又有谁能理解他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对陶渊明诗歌的评析和感悟。他以渊明为例,指出陶渊明虽然远离尘世以避俗,但似乎并未真正达到“闻道”的境地。诗人将自己的心境与渊明相比较,描述自己身体如枯木般静止,内心却如流水般深沉,暗示自己虽身处乱世,但心境超越世俗,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他认为,如果连自己这样的人都未能真正领悟大道,那么在当时的社会中,恐怕就很难再找到像渊明那样“闻道”的人了。整首诗表达了词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以及对自己孤独求道的感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