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难以刬除,藉始项与陈。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世(bǎi shì)的意思:百世意为百代,表示永恒、久远。
暴君(bào jūn)的意思:指统治者或领导者以暴力和残忍手段统治人民的君主或者统治者。
笔吏(bǐ lì)的意思:指书吏、文书工作人员,也指官吏的下属。
不有(bù yǒu)的意思:没有,没有存在或拥有某种东西
超然(chāo rán)的意思:超越尘世,超脱于尘俗之外。
代作(dài zuò)的意思:代替他人完成工作或任务。
得国(de guó)的意思:指一个人或团体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权力或地位。
法令(fǎ lìng)的意思:法令是指国家或政府颁布的法律和命令。
法本(fǎ běn)的意思:指法律、法规的根本、基础。
发难(fā nàn)的意思:指挑衅、挑起争端或争斗。
佛法(fó fǎ)的意思:佛教的教法和教义。
国容(guó róng)的意思:指国家的面貌和形象。
何由(hé yóu)的意思:何以,从何处。表示不知道或无法确定事物的来源。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苦辛(kǔ xīn)的意思:形容经历了辛苦和痛苦。
隆污(lóng w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的好坏程度极端,没有中间状态。
虏使(lǔ shǐ)的意思:指被俘虏的敌方将领被迫成为使者,代表敌方国家与自己国家进行交流。
孟子(mèng zǐ)的意思:指有德行高尚、学问渊博的人。
泯泯(mǐn mǐn)的意思:泯泯指完全消失或彻底失去。形容事物不复存在或不可恢复。
民生(mín shēng)的意思:指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计。
难以(nán yǐ)的意思:困难、不容易
儒术(rú shù)的意思:指儒家学说中的思想、理论和技艺。
盛衰(shèng shuāi)的意思:形容事物兴盛和衰落的过程。
圣人(shèng rén)的意思:指具有高尚品德、智慧卓越的人
使民(shǐ mín)的意思:使百姓安居乐业,享受幸福生活。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世外(shì wài)的意思:世外意指远离尘嚣的世界,指的是远离尘世、宁静幽远的地方。
叔孙(shū sūn)的意思:指叔父和侄子之间的亲属关系。
四海(sì hǎi)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广阔的天地。也表示四面八方、各个地方。
所以(suǒ yǐ)的意思:因此,由此推断出的结果。
天下(tiān xià)的意思:指整个世界、全国或全境。
天道(tiān dào)的意思:指自然界的规律和道理,也指上天的旨意。
王霸(wáng bà)的意思:指横行霸道,无视法纪,以权势欺压他人。
委身(wěi shēn)的意思:全身投入,毫无保留地奉献自己
为薪(wéi xīn)的意思:为了一点微薄的报酬而劳累
闻见(wén jiàn)的意思:指听到或知道消息、传闻。
贤知(xián zhī)的意思:贤明而有才智的人
有甚(yǒu shèn)的意思:有何事情
杂用(zá yòng)的意思:指随意使用或混合使用不同的方法、手段或事物。
治道(zhì dào)的意思:治理国家、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周道(zhōu dào)的意思:指道德高尚,行为正直,举止端庄的品德风范。
- 鉴赏
此诗《漫咏三首(其一)》由清代诗人姚鼐创作,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不同政权和治国理念,探讨了治国之道的演变与困境。
首句“周道既已敝,儒术犹未沦”,指出周朝的治理方式已经衰败,但儒家的治国思想并未完全消失。接着,“暴君方代作,孟子戒思申”描绘了暴政者的兴起,并引用孟子的警告,强调仁政的重要性。
“得国容有之,天下必以仁”表达了得到国家统治权时应秉持仁德的思想,认为这样天下才能安定。随后,“秦法本商鞅,日以虏使民”转折至秦朝,批评其严苛的法律对民众的压迫,以及焚烧《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
“发难以刬除,藉始项与陈”提到秦朝的暴政引发的反抗,如陈胜、吴广起义。接下来,“刀笔吏相汉,法令惟所遵”描述了汉初的法律制度,强调法律的制定与执行。
“王霸杂用之,叔孙为圣人”指出汉朝初期采用王道与霸道相结合的治国策略,叔孙通被视为圣人。之后,“盛衰益隆污,治道何由醇”感叹治国之道在兴衰中不断变化,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最后,“焉知百世后,不有甚于秦”提出疑问,不知百年后是否会出现比秦更严重的暴政。接着,“天道且日变,民生弥苦辛”指出自然与社会的变化,人民生活日益艰辛。最后,“所以佛法来,贤知皆委身。超然思世外,闻见同泯泯”表达了佛教的兴起,贤者投身其中,超脱世俗,寻求心灵的平静。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治国理念的对比与反思,探讨了治国之道的复杂性与挑战,以及在面对社会变迁时,如何寻找平衡与和谐。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