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边城(biān chéng)的意思:指边远的城市或地区,也可以指边境地区。
尺牍(chǐ dú)的意思:指书信、文书。
歌颂(gē sòng)的意思:赞美、颂扬
过后(guò hòu)的意思:表示在某个事件或行动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过程或变化。
居人(jū rén)的意思:指人们在某个地方居住、生活。
经过(jīng guò)的意思:经历、经验、经过某个地方或经过某个事件。
抡材(lún cái)的意思:指人才济济,人才众多。
秋风(qiū fēng)的意思:秋天的风。也用来比喻寂寥、凄凉的情景或气氛。
塞鸿(sāi hóng)的意思:形容人口众多,人山人海,人头攒动。
神明(shén míng)的意思:指神灵或神仙,也可用来形容非凡的智慧或超凡的能力。
省方(xǐng fāng)的意思:节省开支、减少浪费。
升平(shēng píng)的意思:指国家安定,社会和谐,没有战乱和动乱的状态。
颂声(sòng shēng)的意思:指赞美、赞颂的声音。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夕照(xī zhào)的意思:太阳落山时的余晖,比喻事情即将结束或人生的晚年时光。
下边(xià biān)的意思:指在等级、地位、能力等方面低于某人或某事物。
野草(yě cǎo)的意思:野生的草,比喻在社会上没有地位、没有名声的人。
有神(yǒu shén)的意思:指有神奇的力量或者有非凡的才能。
战地(zhàn dì)的意思:指战争发生的地方,也泛指战斗激烈的地方。
柱史(zhù shǐ)的意思:柱石,指古代纪念碑上刻写的历史记载。比喻重要的历史资料或纪实。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廷用的《赠密云令》描绘了战后的景象和对地方官员的赞扬。首联“昔年虏骑经过后,闻道居人梦亦惊”,通过回忆战争的残酷,展现了昔日敌骑侵扰时人们生活的不安与恐惧,连梦境中都充满了惊悸。
颔联“野草秋风平战地,塞鸿夕照下边城”转而描绘了和平的到来,战乱过后的荒凉之地如今被秋风吹拂,野草丛生,边城在夕阳下显得宁静,象征着战争的痕迹已被时间抹平。
颈联“抡材喜有神明宰,开邑翻多歌颂声”则对密云令的治理有赞许之意,称其为贤能的官员,他的到来使得地方治理得当,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民众的歌颂。
尾联“柱史省方题尺牍,独嘉汉吏报升平”中的“柱史”是对县令的尊称,“省方”意指考察地方政务,“尺牍”指书信,诗人特别赞赏这位官员以公正之心处理政务,上报国家太平的景象。
整首诗以历史背景为依托,通过对比战争与和平,赞美了地方官员的政绩,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安定的期盼和对清廉有为官吏的推崇。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何叔信
苔藓斑斑过雨廊,菱荷猎猎晚秋乡。
庐山大似要元亮,江夏安能隐戴良。
酒遇诸豪君可敌,诗逢二妙我无长。
昔何勇锐今何怯,畅叙深孤咏与觞。
在伯用巴字韵垂示次韵以报
我诗音节变巫巴,君向风流守故家。
剥啄未嫌惊梦蝶,吟哦惟恐到昏鸦。
沅湘自昔皆因适,蛮左于今况杂华。
岂不怀归归未遂,水痕还落岸头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