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
昔闻屡欢昔,今听忽悲今。
百啭(bǎi zhuàn)的意思:形容声音嘈杂、喧闹。
迟暮(chí mù)的意思:指晚年衰老或人生末期。
谷响(gǔ xiǎng)的意思:指谷物在储存或加工时发出的声音,比喻事物的兴盛或充实。
好音(hào yīn)的意思: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悦耳的音乐。
怀春(huái chūn)的意思:指年轻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向往。
迥出(jiǒng chū)的意思:与众不同,独特出众。
迁乔(qiān qiáo)的意思:指迁移、搬迁、转移。
山人(shān rén)的意思:指居住在山中的人,也泛指远离尘嚣、隐居山林的人。
伤心(shāng xīn)的意思:心情受到伤害或痛苦。
殊异(shū yì)的意思:非常不同、完全不同
听闻(tīng wén)的意思:听到消息或传闻
无对(wú duì)的意思:没有对手或没有可以与之相媲美的人或物。
惜春(xī chūn)的意思:珍惜春天的美好时光
下听(xià tīng)的意思:指在听到某人说话之后,立即采取行动或表现出反应。
旭旦(xù dàn)的意思:指旭日初升的样子,形容光明、希望的出现。
幽深(yōu shēn)的意思:幽暗而深远的意思,形容深奥、晦涩或难以理解。
坐花(zuò huā)的意思:指迟迟不动,坐享其成,不思进取。
这首《咏百舌诗》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刘孝绰所作,通过对百舌鸟鸣叫声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
开篇“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以山人为引子,点明了季节与地点,春日将尽,晨光初照,花林静谧,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接着“复值怀春鸟,枝间弄好音”描绘了鸟儿在枝头欢快鸣叫的场景,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两句,通过声音的远近、深浅变化,进一步渲染了鸟鸣的美妙与复杂,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章。而“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则细腻地捕捉了鸟鸣的节奏与韵律,既有悠长的回响,也有短暂的中断,再接再厉,展现出生命的韧性与不屈。
“孤鸣若无对,百啭似群吟”对比了百舌鸟的孤独与群体的和鸣,既表现了个体的独立与自由,也暗示了群体的和谐与力量。最后,“昔闻屡欢昔,今听忽悲今”表达了对过往欢乐时光的怀念与对当下悲伤情绪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体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与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自然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逝去的无奈与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