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风景(fēng jǐng)的意思:指美丽的自然景色或景致。
浮觞(fú shāng)的意思:浮觞指的是酒杯中的酒液漂浮起伏,比喻人们的情感起伏或者事物的兴衰变化。
姑射(gū shè)的意思:指表面上看似乎如此,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古今(gǔ jīn)的意思:古代与现代,过去与现在
何必(hé bì)的意思:表示某种行为或做法没有必要或没有意义。
霁日(jì rì)的意思:指天气转好,阳光明媚的日子。
节华(jié huá)的意思:节约光华,指节俭朴素。
旧俗(jiù sú)的意思:指陈旧过时的风俗习惯。
暮春(mù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接近尾声的时期。
凝神(níng shén)的意思: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
曲水(qǔ shuǐ)的意思:曲水,指水流弯曲蜿蜒的样子。
日天(rì tiān)的意思:指非常厉害、极其强大或极为恶劣的程度。
赏心(shǎng xīn)的意思:指欣赏心灵的美好,感受到愉悦和满足。
觞曲(shāng qǔ)的意思:指酒宴上奏乐的曲子,也用来比喻文人雅士聚会时的饮酒欢乐。
水滨(shuǐ bīn)的意思:指水边、水旁。
丝竹(sī zhú)的意思:指音乐的声音和乐器的演奏。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同和(tóng hé)的意思:和谐团结,同心协力
禊饮(xì yǐn)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活动中的饮酒仪式。
元巳(yuán sì)的意思:指事物的开始或起源。
至乐(zhì lè)的意思:极度快乐、无比幸福的状态。
众芳(zhòng fāng)的意思:指众多的芳香之气。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贞元六年春天的一个宴饮场景,地点在曲江亭。诗人李适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季晚景中百花繁盛的景象,以及人们在晴朗日子里欢聚一堂的情景。诗中提到的传统习俗“禊饮”与“元巳”,反映了古人对自然节气的尊重与庆祝。
“岁闰节华晚,众芳繁暮春。” 开篇即点明时节,闰年的晚春时节,百花竞放,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画卷。
“霁日天地晴,元巳风景新。” 描述了雨后初晴的明媚景象,天地一片清新,元巳(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风景焕然一新。
“禊饮传旧俗,古今欢此辰。” 提及了古代流传下来的习俗——禊饮,即在特定节日里饮酒以祈福,古今人在此佳节共聚,共享欢乐。
“至乐在同和,丝竹奚所陈。” 强调了和谐共处才是真正的快乐,音乐(丝竹)虽好,但与人共享才是最美好的。
“熏琴是赏心,姑射可凝神。” 琴声悠扬,如同清风拂面,让人内心宁静,姑射山(传说中的仙境)般的意境,令人神往。
“何必尚耽缅,浮觞曲水滨?” 最后一句表达了不必过于沉溺于过去或未来的感慨,只需在当下享受生活,如在曲水边轻浮酒杯,自在逍遥。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春日宴饮的美好场景,也蕴含了对和谐、自然与当下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唐代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哲学观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曲玉管.当年
靧面为容,簸钱学戏,当年彷佛应呼弟。
便到韶华两八,不解嫌疑。镇相依。
花浪栏边,蝉纱帘内,香怀贴抱梳新髻。
双觑菱花,曾将一笑酬之。忍轻离。
此后堪悲,奈一旦、画舠南北,但闻鸿便传言,遥知已定婚期。
泪沾衣。悔当年两小,玉台曾未结红丝。
到今日重逢,瞥地凝思。
玲珑四犯.调粉饵饲金鱼
妾处多言,郎前传语,金笼怪伊饶舌。
减些鹦鹉料,施与文鱼食。粉香贮来银钵。
一星星、漫投银鲫。
倚槛吟沉,临波目注,细看他嘘沫。盆池内玲珑石。
料鱼应乐此,曲房幽室。更因亲饲惯,佩响都争集。
戏投偌大双红豆,间哄着、寸鳞空齧。但听得。
鹦哥正、骂侬心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