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人(bǎi rén)的意思:形容人多,人群众多。
本师(běn shī)的意思:指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自己是最高的权威。
侧听(cè tīng)的意思:偷听、窃听
畴昔(chóu xī)的意思:很久以前的时光。
法窟(fǎ kū)的意思:法窟意指佛教的寺庙,引申为安全的地方或藏身之处。
骨相(gǔ xiā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相貌、气质和骨骼结构,可以显示出他的性格、命运和潜力。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南蛮(nán mán)的意思:南蛮一词源于古代中国对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来衍生出成语“南蛮子弟”,形容人粗野无礼、不懂礼貌和规矩。
栖地(qī dì)的意思:指人或动物的居住地,也可指栖息地、藏身之处。
随时(suí shí)的意思:任何时间,没有限制
相称(xiāng chèn)的意思:指合适、相符合。
幽栖(yōu qī)的意思:隐居、安静地居住
- 鉴赏
此诗《送石鉴大师住栖贤》由明代僧人释今沼所作。诗中描绘了对石鉴大师往栖贤寺修行的送别之情与对其高深佛法的赞美。
首联“本师畴昔幽栖地,杖拂亲承出庾关”以“本师”称呼石鉴大师,点明其往昔隐居修行之地,通过“幽栖”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深远的氛围。接着“杖拂亲承出庾关”描绘了石鉴大师在众人的护送下离开庾关的情景,既表现了大师的德高望重,也体现了众弟子对其的敬仰与不舍。
颔联“侧听道声喧法窟,共推骨相称奇山”进一步赞扬石鉴大师的佛法修为与人格魅力。通过“喧法窟”形容大师讲经说法时的热烈反响,以及“共推骨相称奇山”表达众人对大师独特气质与非凡才能的推崇,将大师的形象刻画得生动而崇高。
颈联“钁头有法提应俊,茅屋随时结岂难”则展现了大师在修行生活中的智慧与从容。通过“钁头有法提应俊”暗示大师在日常劳作中也能悟道,展现出其佛法的广泛性和实用性。“茅屋随时结岂难”则表达了大师随遇而安、不拘形式的生活态度,即使在简陋的环境中也能自在修行。
尾联“千七百人看满会,肯令庸质老南蛮”总结了大师的影响力与成就。通过“千七百人看满会”描绘了大师讲经时的盛况,以及其对众多弟子的启迪与影响。“肯令庸质老南蛮”则表达了对大师能够引领众人远离平庸、走向高远境界的肯定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石鉴大师高深佛法、人格魅力及修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仰之情,并预祝其在新的修行地——栖贤寺,能继续弘扬佛法,启迪众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