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定中闻唳鹤,客从归后忆栖鸾。
藤窗挂月宵逾迥,石磬穿云夏亦寒。
庵罗(ān luó)的意思:指人多而杂乱,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或事物杂乱无序。
百尺(bǎi chǐ)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或品德极其卓越。
径自(jìng zì)的意思:径直地,不经过他人的指点或干预。
畦径(qí jìng)的意思:指田地中的小径,比喻平凡而朴素的生活。
入门(rù mén)的意思:指初学者刚开始学习某个领域或技能的阶段。
石磬(shí qìng)的意思:指人的心境沉静、安详,不受外界干扰的状态。
小结(xiǎo jié)的意思:总结、概括
野情(yě qíng)的意思:指人或动物在野外的情感、感受。
逸步(yì bù)的意思:指行走轻松自在,毫不费力的步伐。
百尺竿(bǎi chǐ gān)的意思:比喻能力或成就有限,无法再进一步提高。
这首明末诗人区怀年的《迦陵庵偶述》,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山中庵景。诗中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庵内与外界的对比,以及庵中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首联“庵罗小结野情宽,逸步谁停百尺竿”开篇即以“庵罗小结”点出庵的规模小巧,却能容纳丰富的情感与思绪。接着“野情宽”三字,既指庵外广阔的自然环境,也暗喻庵内心灵的广阔与自由。而“逸步谁停百尺竿”则以“逸步”形容庵中人的悠闲自在,与“百尺竿”形成对比,暗示庵中生活远离尘嚣,充满了宁静与超脱。
颔联“人在定中闻唳鹤,客从归后忆栖鸾”进一步深化庵内的氛围。通过“定中闻唳鹤”,表现了庵中人内心的平静与对自然之美的敏感。而“客从归后忆栖鸾”则可能寓指客人离开后,庵中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自由、和谐生活的向往。
颈联“藤窗挂月宵逾迥,石磬穿云夏亦寒”描绘了庵内夜晚的景象。月光透过藤窗洒落,夜色显得格外深远;而石磬在夏日也能感受到凉意,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界的奇妙,也寓意着庵中人内心世界的清凉与纯净。这里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
尾联“畦径自纡尘不扫,入门休作懒融看”则是对庵内日常生活的写照。庵中的小径弯曲,却无需清扫,象征着庵中生活的自然与随意。最后一句“入门休作懒融看”则表达了对庵中生活的尊重与欣赏,鼓励人们放下世俗的束缚,去体验和感受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庵中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禅意和简朴生活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我欲发奇语,令君四座皆骇然。
大造玉成类冰炭,此意荒忽难为传。
自非南荒封豕闯然起,安得西山费氏贞孝相纶连。
母守经,子达权,死者玉碎生瓦全。
舍此岂复有人理,自郐以下无讥焉。
我闻陆机词赋重世德,乃有廷璜昆季扬其先。
皭然耿光照家乘,孝子慈孙弥亿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