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拂津亭春雾开,缆牵官舸鼓声催。
邑中旧尹人能说,湖上新堤客再来。
蚌胎(bàng tāi)的意思:指两个蚌壳合在一起,比喻两个人或事物紧密结合在一起,不可分割。
恶风(è fēng)的意思:形容非常凶猛的风势,也比喻严峻的环境或残酷的局面。
劫火(jié huǒ)的意思:指火灾、灾难。比喻危险、困境或灾祸。
津亭(jīn tíng)的意思:指渡口的亭子,比喻帮助人渡过困难或解决问题的地方。
空城(kōng chéng)的意思:空城是指城市内没有守军或守军很少,但以虚张声势来吓阻敌军的战术。也可以用来形容人们故意营造出一种虚幻的氛围来迷惑他人。
老蚌(lǎo bàng)的意思:比喻守旧、不思进取。
龙堆(lóng duī)的意思:指龙的堆积,形容众多的龙聚集在一起。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甓社(pì shè)的意思:指堆成石块或土块的土台,比喻建筑物或制度的基础。
切莫(qiē mò)的意思:切勿;决不要
探珠(tàn zhū)的意思:探寻珍宝或宝贵的东西。
雁塔(yàn tǎ)的意思:雁塔是指唐代时期建于长安城外的一座塔,因其形状酷似飞翔的雁群而得名。成语“雁塔”比喻人才辈出,学术繁荣的地方。
再来(zài lái)的意思:表示事物重复出现或再次发生的意思。
这首明代程本立所作的《过宝应》诗,描绘了诗人经过宝应时所见的景象与感受,充满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和对自然美景的赞叹。
首联“柳拂津亭春雾开,缆牵官舸鼓声催”,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的生动画面。柳枝轻拂着码头的亭子,春雾渐渐散去,官船在悠扬的鼓声中缓缓启航。这两句通过动态与静态的结合,展现了初春时节码头的生机与繁忙。
颔联“邑中旧尹人能说,湖上新堤客再来”,转而关注于人文历史。诗人提到当地人能够讲述过去官员的故事,以及湖边新筑的堤坝吸引着再次来访的游客。这里不仅体现了地方文化的传承,也反映了人们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向往。
颈联“劫火空城遗雁塔,恶风深浪没龙堆”,则转向对历史遗迹的哀叹。战火后的空城,仅剩雁塔孤零零地矗立,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战争的残酷。恶风与深浪更是将龙堆(可能指某种地标或遗迹)淹没,进一步渲染出历史变迁的无情与自然力量的强大。
尾联“若过甓社看明月,切莫探珠老蚌胎”,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告诫。如果有机会,他希望在甓社(可能指一个地点或活动)欣赏明月,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过于追求难以触及的目标,比如探取老蚌中的珍珠,寓意着对现实与理想的平衡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感慨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深度和情感的作品。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