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须(bù xū)的意思:不必,不需要
动物(dòng wù)的意思:比喻得罪了有权势的人而招致悲哀的下场。
耳闻(ěr wén)的意思:通过听说而得知,不是亲自经历的事情。
挂碍(guà ài)的意思:指阻碍、妨碍。
关津(guān jīn)的意思:关津意为通过关口、渡口,比喻解决重大问题或关键难题。
豁达(huò dá)的意思:指心胸开朗,不受外界困扰,能够宽容接纳他人的观点和做法。
空无(kōng wú)的意思:形容空虚无物,毫无内容或价值。
骂詈(mà lì)的意思:指恶言恶语、辱骂。
无关(wú guān)的意思:没有关系,不相干
心知(xīn zhī)的意思:指内心深处明白、体会到的事情或道理。
虚空(xū kōng)的意思:指没有实质内容或没有意义,空无一物。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观自在(guān zì zài)的意思:自由自在地观察和行动,不受限制
- 注释
- 耳闻:听见。
他:指对方。
骂詈:责骂、辱骂。
心知:心里明白。
口莫对:嘴上无法回应。
恶亦不须嫌:即使遭遇恶意也不必嫌弃。
好亦不须爱:即使是赞美也不必过分喜爱。
豁达:心胸开阔。
无关津:不受渡口或困难的影响。
虚空:内心空灵。
无挂碍:没有束缚。
此真不动物:这是真正不动心的状态。
观自在:观世音菩萨的别称,意为能观照世间一切,自在无碍。
- 翻译
- 听到他恶语相向,心里明白嘴上却无法回应。
无论是恶言还是赞美,都不必过分在意。
心胸开阔不受渡口阻碍,内心空灵无所挂碍。
这真是不动心的状态,也被称为观世音菩萨的境界。
- 鉴赏
这是一首颇具禅意的诗偈,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诗人通过“耳闻他骂詈,心知口莫对”一句,展现了内心的从容与豁达,即使面对别人的辱骂,也不必作答,因为心中明白,不需计较。这是一种超脱于世俗纷争的心态。
“恶亦不须嫌,好亦不须爱”则更进一步表明诗人对于世间的善恶、美丑持有一种平常心,不加判断,不执着。这种境界已达到了对世事的超然物外,不为喜怒哀乐所动摇。
“豁达无关津,虚空无挂碍”进一步强化了上述观点,诗人之心如同虚空,没有任何阻碍和束缚。这种豁达与虚空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精神自由和解脱。
最后,“此真不动物,亦名观自在”则是对前文意境的总结和升华。“此真不动物”意味着这是一种超越生死、物欲之上的真实存在,而“亦名观自在”则表明这种存在状态,是一种内心的觉察与自在。
整首诗偈流露出一种深厚的禅宗思想,通过对世间各种相对性的超越,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罗山平云阔中阁
上方高阁与云齐,蜡屐穿云步步跻。
却恐此身生羽翼,不从平地作阶梯。
九门路接青霄近,四望山连碧海低。
徙倚阑干重回首,疏林烟暝野猿啼。
万仞仙山插太空,山腰依约见莲宫。
人寰隔绝无人到,洞府深沉有路通。
石隙生云埋柱础,海光浮日映帘栊。
野僧斋罢凭阑久,千里秋毫入望中。
木瓜舖短歌
鼓楼坡前木瓜舖,岁晚悲辛利州路。
当车礧礧石如屋,百里夷途无十步。
溪桥缺断水啮沙,崖腹崩颓风拔树。
虎狼妥尾择肉食,狐狸竖毛啼日暮。
冢丘短草声窸窣,往往精灵与人遇。
我生胡为忽在此?
正坐一饥忘百虑。
五更出门寒裂面,半夜燎衣泥满裤。
妻孥八月离夔州,寄书未到今何处?
余年有几百忧集,日夜朱颜不如故。
即今台省盛诸贤,细思宁是儒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