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定策(dìng cè)的意思:确定策略或决策。
焚书(fén shū)的意思:焚书指的是烧书,原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焚烧了许多古代文献。后来,焚书成为指禁止读书、破坏文化和知识的行为。
寄语(jì yǔ)的意思:寄语指的是通过书信或口头传达的祝福、忠告或叮嘱。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实成(shí chéng)的意思:实现成就,取得成功。
托身(tuō shēn)的意思:指依靠或寄托身体的地方。
万物(wàn wù)的意思:指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物、事、理等。
无作(wú zuò)的意思:没有行动或没有作为。
无为(wú wéi)的意思:指不做事、不行动、不作为的状态。
周文(zhōu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书籍的内容充实、文采斐然。
- 鉴赏
这首诗《独坐》由隋末唐初的诗人王绩所作,通过深邃的思考与哲理性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历史与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首句“托身千载下,聊思万物初”,诗人以“托身”二字,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置身于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试图回溯万物起源的思考。这里的“千载下”不仅指时间的久远,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与未来的深沉反思。“聊思万物初”则直接点明了思考的起点——万物的初始状态,引人遐想。
接下来的“欲令无作有,翻觉实成虚”,是诗人对宇宙生成过程的一种哲学思考。他设想如果要将“无”变为“有”,结果却可能发现这一切都是空洞的、虚幻的。这种思考触及了存在主义的核心问题,即存在的本质与意义。
“周文方定策,秦帝即焚书”两句,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思考。周文王制定策略,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两件历史事件分别代表了文明的建设和破坏。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进程的复杂情感,以及对文化传承与毁灭的深刻忧虑。
最后,“寄语无为者,知君悟有馀”则是诗人对读者或自我发出的感慨。他希望那些追求“无为”的人们能够理解,真正的智慧在于对存在与虚无之间界限的体悟,即在看似无为的背后,蕴含着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洞察。
整体而言,这首《独坐》诗通过对宇宙、历史和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力,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佳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