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生不外天,悲乐遂相缘。
未闻堕瓮残,作瓦能复全。
山河有倾坏,悯尔魂沄沄。
仆今谢尔去,去亦不尔捐。
閒云迭衣狗,元象劳刻镌。
娇花当露晨,借色非真鲜。
斯言尔佩之,待尔昆陵颠。
冰雪(bīng xuě)的意思:形容极寒冷的天气或环境。
不外(bù wài)的意思:不超出、不超过、除此以外
不尔(bù ěr)的意思:不是你,不属于你
大造(dà zào)的意思:指大规模建造或制造。
富贵(fù guì)的意思:指财富和地位的富裕和高贵。
花当(huā dā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如外表所示。
灰冷(huī lěng)的意思:形容气氛或心情冷淡、沉闷。
矜独(jīn dú)的意思:自负独善其身,不愿与他人交往。
金石(jīn shí)的意思:指坚固不可动摇的事物,也比喻极其珍贵的东西。
九重(jiǔ zhòng)的意思:形容层次或境界非常高。
昆陵(kūn lí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雄伟壮观。
六月(liù yuè)的意思:形容天气异常寒冷,与季节不符。
蝼蚁(lóu yǐ)的意思:指微不足道、无足轻重的人或事物。
罗网(luó wǎng)的意思:指巧妙而巧妙的计谋或手段,将人困住或陷入困境。
肉芝(ròu zhī)的意思:形容人的品质或才能出众,像珍贵的芝草一样难得。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声名(shēng míng)的意思:指名声、声誉。
所天(suǒ tiān)的意思:所指的天地,泛指世界、宇宙。
所生(suǒ shēng)的意思:
(1).生身父母。《诗·小雅·小宛》:“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晋 陶潜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之二:“久游恋所生,如何淹在兹?” 逯钦立 注:“所生,指亲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 既除所生服,遂停墓所。”
(2).出生之地。 汉 应劭 《风俗通·十反序》:“是故 伯夷 让国以採薇, 展禽 不去於所生。” 王利器 校注:“所生即谓父母之邦。”
(3).谓亲生子女。《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踰於所生。”
(4).种植的。《国语·晋语四》:“谚曰:‘黍稷无成,不能为荣。黍不为黍,不能蕃廡。稷不为稷,不能蕃殖。所生不疑,唯德是基。’” 韦昭 注:“所生,谓种黍得黍,种稷得稷,唯在所树。”
(5).指生养的。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吴王 闻之,索然作怒,乃曰:‘吾天之所生,神之所使。’”
太和(tài hé)的意思:指和谐、和平、统一的状态。
畏葸(wèi xǐ)的意思:畏惧、害怕、胆怯
严寒(yán hán)的意思:极端寒冷
扬声(yáng shēng)的意思:高声宣扬,公开宣布。
一诚(yī chéng)的意思:指非常真诚、坦率,毫不做作的态度和言行。
元象(yuá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原始的形象或本来的面貌。
这首诗《葛仙公升天作》由清代诗人姚燮创作,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生命、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首句“一诚糜金石”,以“诚”比作金石,强调了真诚的力量,如同金石般坚不可摧。接着“大造失其权”,指出宇宙法则在真诚面前失去控制力,暗示了真诚对于改变世界的重要性。
“以蜕还所生,以灵还所天”两句,运用了“蜕”这一形象,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转化,强调了生命从自然中来,最终回归自然的真理。同时,“灵还所天”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想状态。
“所生不外天,悲乐遂相缘”揭示了生命与自然的紧密联系,悲与乐都是生命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无法脱离自然环境而独立存在。
“未闻堕瓮残,作瓦能复全”通过比喻,表达了事物的变化与不可逆性,即使曾经破碎,也无法恢复原状,寓意人生的遗憾与不可挽回。
“山河有倾坏,悯尔魂沄沄”描绘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脆弱,表达了对生命的同情与关怀。
“罗网布九重,蝼蚁安能穿?”以“罗网”比喻社会的束缚与限制,蝼蚁难以穿透,象征个体在强大社会结构面前的无力感。
“冰雪有太和,其气春因温”通过冰雪融化,春天到来的景象,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复苏,以及希望与温暖的回归。
“如尔畏葸多,六月犹严寒”则以六月仍寒冷的比喻,讽刺那些过于谨慎、恐惧的人,即使在温暖的季节里,他们也无法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仆今谢尔去,去亦不尔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即使离开,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信念。
“富贵扬声名,灰冷难求烟”揭示了物质与名声的虚幻,即使拥有财富与声誉,内心的空虚与冷漠难以填补。
“閒云迭衣狗,元象劳刻镌”以云与狗的形象,对比自然与人为的痕迹,强调了自然的原始与真实。
“娇花当露晨,借色非真鲜”通过花朵借助露水的比喻,批评了表面的美丽与虚假,真正的美源自内在。
“斯言尔佩之,待尔昆陵颠”鼓励读者将这些深刻的道理铭记于心,期待在更高的精神境界中实现自我。
“昆陵腴肉芝,吾敢矜独餐?”以“昆陵”象征高远的精神追求,表达诗人不满足于个人享受,而是追求更广泛的精神满足与共享。
整首诗以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探讨了生命、自然、人性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体在其中的位置与追求,充满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