濡毫滋墨外,文涣亦徒空。
- 拼音版原文全文
和 次 仲 砚 诗 宋 /李 廌 闻 道 端 溪 好 ,疑 应 为 土 风 。彼 人 非 博 识 ,此 语 未 为 公 。野 客 虽 云 美 ,才 华 恐 未 同 。濡 毫 滋 墨 外 ,文 涣 亦 徒 空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彼人(bǐ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有关的人,也可以指对方、他人。
博识(bó shí)的意思:形容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才华(cái huá)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非常出众,具有很高的才华和能力。
端溪(duān xī)的意思:指站在溪边,端着水往前走。比喻做事情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濡毫(rú háo)的意思:用湿毛笔写字,比喻笔力优美流畅。
土风(tǔ fēng)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追求的东西过于平庸、庸俗,缺乏高尚品质。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野客(yě kè)的意思:指在野外行走的客人,比喻不按常规生活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廌所作,名为《和次仲砚诗》。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婉转表达个人才华与他人不同之感的诗句。
“闻道端溪好,疑应为土风。”这里作者对端溪(地名)的美誉表示怀疑,认为可能是因为那里的土风(地方习俗或特色)所致。"彼人非博识,此语未为公"表明作者不认同这种评价,并暗示对方缺乏广博的知识和深入的理解。
接下来的“野客虽云美,才华恐未同”则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才华与他人的不同之处。这里的“野客”可能指代某个或一些人,他们虽然赞扬端溪,但作者认为自己与他们在文学才华上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最后两句,“濡毫滋墨外,文涣亦徒空”,则是在说到写作时的态度和效果。这里“濡毫滋墨”形容笔触生动,墨香浓郁,但即便如此,在作者看来,即使在这种状态下书写出的文章,也可能因为才华不同而显得空洞无物。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种自信与谦逊并存的表达,既展示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肯定,也表现出了对于外界评价的警觉和挑剔。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三月初五日孟君复王元俞治中十人同会分韵得诗字
春光九十日,半为风雨欺。
人生一百年,怀抱无好时。
兹辰复何辰,晴烟霏柳丝。
佳友可我意,閒愁忽如遗。
座客有十人,十人皆能诗。
景色既已妍,谈笑无相疑。
酌酒不计数,惟醉以为期。
阄韵有险易,鹤头侧复垂。
上巳后二日,此会竟大奇。
芥蒂死生间,吾尝笑羲之。
王侯宰槐国,蚁身不自知。
顾此一梦耳,不饮庸非痴。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