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金磬北·其三》
《赠金磬北·其三》全文
明 / 屈大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白首思乘暇,临池伯英

法书研玩少,真迹梦魂倾。

师有江东友,人知汉隶名。

秘传口授,汤郑总关情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首(bái shǒu)的意思:指头发变白,代表年老。形容忧虑、思念等情感所累积的结果。

伯英(bó yīng)的意思:指勇敢、有胆识的人。

法书(fǎ shū)的意思:指法律、法规的书籍,也用来比喻遵守法律的行为。

关情(guān qíng)的意思:关心他人的感受和情感。

汉隶(hàn lì)的意思:指古代汉字的一种字体,也泛指古代的文字和文化。

江东(jiāng dōng)的意思:指东方地区或者东方人民。

口授(kǒu shòu)的意思:指口头传授、口头教授的方式。

隶名(lì míng)的意思:指以官名来代指官员或官职。

临池(lín chí)的意思:指站在池边观看,比喻学习或参悟书法、绘画等艺术时的心境。

梦魂(mèng hún)的意思:形容梦境逼真,魂魄离体。

秘传(mì chuán)的意思:指只在特定范围内传授或流传的东西,不为外界所知晓。

研玩(yán wán)的意思:指研究学问或玩弄技艺。

真迹(zhēn jì)的意思:真实的作品、真实的手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屈大均在明末清初时期所作的《赠金磬北(其三)》中的一节。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师友之间深厚情感的感慨。

首句“白首思乘暇,临池学伯英”,诗人以“白首”自喻年老,却依然怀揣着对书法的热爱,利用闲暇时间临摹学习,暗指东汉书法家张芝(伯英),表达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古代大师的敬仰之情。

接着,“法书研玩少,真迹梦魂倾”,说明诗人虽然研习书法的时间不多,但对书法作品的欣赏和研究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甚至在梦中都能感受到那些真迹的魅力,体现了他对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强烈的情感投入。

“师有江东友,人知汉隶名”,诗人提到自己在江南有一位书法老师,这位老师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在汉隶方面享有盛名,暗示了诗人在师友的帮助下,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书法水平。

最后,“秘传须口授,汤郑总关情”,点明了书法艺术中的某些精髓需要通过口述的方式传承,而汤郑两位古人在此处被提及,可能是指他们传授书法技艺时的深情厚意,强调了师徒间情感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和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与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传统艺术传承中师徒关系的深厚意义。

作者介绍
屈大均

屈大均
朝代:明   字:翁山、介子   号:莱圃   籍贯:广东番禺   生辰: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初名邵龙,又名邵隆,号非池,字骚余,又字翁山、介子,号菜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避祸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猜你喜欢

十月二十五日失舟

船头饱饭看扬舲,忽作翻浆不反瓶。

万死一生真是幸,九江三峡未尝经。

尚收弃物乾坤大,薄恃阴功祖考灵。

忧患偶来须理遣,可能为汝更星星。

(0)

南乡子.监田渡

挂席泛安流。细雨斜风到渡头。

万叠云鬟真似画,云州。自古诗人几个游。

旌旆去悠悠。别驾无功愧食浮。

却忆五湖烟浪里,扁舟。第四桥南云水秋。

(0)

移竹诗伯封垂和且闻兄弟皆欲作因用元韵奉寄·其二

密密脩篁入槛寒,君来移取出檐竿。

结根久近幽人屋,解箨宜为壮士冠。

曾共马兰同请客,不忧苜蓿但堆盘。

从今莫羡萧郎画,风月良宵仔细看。

(0)

送子都兄赴建康粮料三首·其一

三年待次喜瓜期,别酒春风劝一卮。

欲试发硎稽古力,稍从连茹中兴时。

徒劳人耳犹州县,可识荆兮复别离。

深念对床听夜雨,情怀作恶不成诗。

(0)

春晴

佳晴游侣赏秾华,免使纶巾雨垫纱。

苒苒芳塘遍春草,溶溶流水蘸桃花。

閒官尚许亲黄卷,学道安能佩紫霞。

多病无心与春竞,窗前静听晚蜂衙。

(0)

奉寄子济兄

一纸平安附驿筒,打门三印启斜封。

谗言勿辩萋兮菲,旧隐犹存菊与松。

岂有文章传李汉,当今人物少南容。

扁舟远践龙池约,共听潺湲绕碧峰。

(0)
诗词分类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诗人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彭启丰 郑谦 刘统勋 徐贤妃 吕公著 萧翼 任华 伯夷 崔旭 张建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