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扫 地 吟 宋 /邵 雍 管 晏 治 时 犹 有 体 ,苏 张 用 处 更 无 名 。三 皇 五 帝 从 何 出 ,扫 地 中 原 俟 太 平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地中(dì zhōng)的意思:指隐藏在地下、暗中进行的活动或事物。
管晏(guǎn yàn)的意思:指能够管住自己的言行,不轻易暴露自己的真实意图或感情。
三皇(sān huáng)的意思:指古代中国传说中的三位伟大的帝王,即伏羲、神农、黄帝。
扫地(sǎo dì)的意思:指清理、整理、打扫地面。也比喻清除污秽、整顿秩序。
苏张(sū zhāng)的意思:指人们互相勉励、鼓励的情景。
太平(tài píng)的意思:太平指的是社会安定、国泰民安的状态,也可以表示和平、安宁的境地。
五帝(wǔ dì)的意思:指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位伟大的帝王,也可以泛指古代的帝王统治者。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用处(yòng chǔ)的意思:指事物的作用、效果或能够发挥的功能。
有体(yǒu tǐ)的意思:有形体,有实体,具体存在。
中原(zhōng yuán)的意思:指中国北方地区的中心,也泛指中心地带。
三皇五帝(sān huáng wǔ dì)的意思:指古代中国神话中的三位皇帝和五位帝王,泛指古代封建社会的统治者。
- 翻译
- 管仲和晏子治理国家的方法依然适用
苏秦和张仪的权谋手段却难以留下正面名声
- 注释
- 管晏:指管仲(管夷吾)和晏婴,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
治时:治理国家的时代。
犹有体:仍然有其合理性和实用性。
苏张:指苏秦和张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
用处:使用或施展之处。
更无名:反而很少被正面提及。
三皇五帝:古代中国传说中的远古帝王,象征理想中的盛世。
从何出:他们是如何产生的。
扫地中原:清除混乱,恢复秩序。
俟:等待。
太平:社会安定,天下太平。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哲学家邵雍所作的《扫地吟》,以管仲和晏婴、苏秦和张仪两位历史人物为典故,表达了对古代贤臣治理国家的推崇以及对太平盛世的期盼。首句“管晏治时犹有体”赞扬了管仲和晏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仍能保持稳健的治国之道,显示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次句“苏张用处更无名”则暗示苏秦和张仪虽然以纵横捭阖闻名,但诗人更看重的是他们背后的和平与稳定。
后两句“三皇五帝从何出,扫地中原俟太平”进一步深化主题,提出上古时代的圣王如何产生,实际上是通过贤人的努力和天下归于一统的和平愿景。诗人以“扫地”象征清除乱世,期待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整体而言,这首诗寓言性强,富有哲理,体现了邵雍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治国者的高尚品格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插田歌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儜如竹枝。
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
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
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
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
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
自言上计吏,年幼离帝乡。
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
一来长安道,眼大不相参。
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
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
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
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阙题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
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