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典谟(diǎn mó)的意思:指典章制度的谋略和计策。
惠政(huì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或官员为民众带来的好政策和实际利益,受到民众的欢迎和称赞。
绛帐(jiàng zhàng)的意思:绛帐是指古代帝王所用的红色帐篷,用于象征权威和尊贵。
教化(jiào huà)的意思:通过教育和引导使人改正错误,提高品德和修养。
衿佩(jīn pèi)的意思:形容人品德高尚,为人正直,值得敬佩。
旧贯(jiù guàn)的意思:指习惯或传统的做法。
乐师(yuè shī)的意思:指善于引导和调和人们情绪的人,也可指音乐家或艺术家。
泮水(pàn shuǐ)的意思:指大量的水流淌或涌动。
千骑(qiān jì)的意思:指千人骑马的队伍,也用来形容人数众多的队伍。
生自(shēng zì)的意思:出自、来自、产生于
师承(shī chéng)的意思: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向他人学习并接受其指导,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双旌(shuāng jīng)的意思:指两面旗帜,比喻双方力量相当,互不相让。
太守(tài shǒu)的意思:指官职品级较高的地方官员。
下车(xià chē)的意思:下车指从车辆上下来,也比喻摆脱某种困境或不良局面。
先生(xiān shēng)的意思:先生一词可以指代男性,也可以指代受过教育、有地位的人。在古代,先生一词常常用来尊称有学问、有才干的人。
庠序(xiáng xù)的意思:指学校的规模、建筑和设施。
依然(yī rán)的意思:仍然如此,依旧不变
预想(yù xiǎng)的意思:事先设想或推测
朱幡(zhū fān)的意思:指官吏的红旗,也泛指权力、地位等显赫的标志。
来何暮(lái hé mù)的意思:指某人或某事物来到何处,已经是傍晚时分。
- 翻译
- 浔江两岸簇拥着众多官员的仪仗,泮水依旧保持着往日的风貌。
不仅百姓歌颂他的仁政,连学子也因他的教导而欢欣。
红幡飘扬的太守为何来得如此之晚,而学者们从此迎来了他们的新导师。
他预计在到任后首先实施教化,再振兴学校和教育典章。
- 注释
- 浔江:长江的别称,这里指代江边。
千骑:众多骑兵。
泮水:古代学府前的水池,象征学术。
贯仍:一如既往。
裤襦:百姓的日常服装,代指平民。
惠政:仁政,有利于人民的政策。
衿佩:学子的衣襟和佩饰,象征学生。
朱幡:红色旗帜,常用于官员出行。
太守:古代地方长官。
何暮:为何来得这么迟。
绛帐:古时讲学之处,用深红色帷帐装饰。
先生:对教师的尊称。
升:提升,这里指成为新导师。
下车:官员初到任。
教化:教育感化。
庠序:古代的学校。
典谟:古代的教育法规或准则。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浔江地区盛况图景,展现了当时的繁荣与和谐。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官员活动的描述,表达了对太守廖公德政的赞扬。
"浔江千骑拥双旌,泮水依然旧贯仍。"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浔江地区盛况图景,其中“千骑”指的是随行护卫,“双旌”可能是指官船上的旗帜,而“泮水”则是一条河流的名称。这两句通过对浏江沿岸场景的描述,传达了当地平静安宁、繁荣昌盛的氛围。
"不但裤襦歌惠政,更令衿佩乐师承。" 这两句进一步表彰了太守廖公的德政,他不仅以善政而闻名,而且还被后人传颂,成为文化教育的象征。“裤襦”和“衿佩”都是古代官员的服饰,这里用来形容他们身着盛装,以示尊敬。
"朱幡太守来何暮,绛帐先生自此升。" 这两句则是对廖公到来的期待与祝福。“朱幡太守”指的是廖公的高官身份,“绛帐先生”则可能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学者身份。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廖公到来所带希望和尊敬。
"预想下车先教化,再教庠序典谟兴。"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愿望,期盼着廖公能够在未踏足此地之前,就开始施行教导与治理,并且让学术文化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官员活动以及对太守德政的赞扬,展现了作者对浔州地区繁荣昌盛和文化教育的美好愿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