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声(āi shēng)的意思:指悲伤或悲痛的声音。
嗤点(chī diǎn)的意思:形容嘲笑、讥讽或不屑一顾的态度。
尺土(chǐ tǔ)的意思:指极小的土地或领土。
多年(duō nián)的意思:多年的时间
寒泉(hán quán)的意思:指冷清、寂寞无人的景象或境况。
回首(huí shǒu)的意思:回顾、回忆过去的事情。
旧物(jiù wù)的意思:指陈旧、过时的物品或事物。
柳营(liǔ yíng)的意思:指军队的营地,也用来比喻聚集的地方。
弱水(ruò shuǐ)的意思:指形容感情深厚、难以割舍的情感纠葛。
三尺(sān chǐ)的意思:三尺是指长度为三尺的物体,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身高或高度。
台城(tái chéng)的意思:指高大的城墙或堡垒。
贪泉(tān quán)的意思:指贪图享受、追求享乐,不思进取。
无旧(wú jiù)的意思:没有旧的东西,表示全新、崭新。
姓名(xìng míng)的意思:指一个人的姓和名字,用来表示个人身份。
银瓶(yín píng)的意思:指人的头发已经完全变白,如同银瓶一样。
游童(yóu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在游戏中玩耍,形容无忧无虑的状态。
玉甃(yù zhòu)的意思:指人的美貌、容颜。
峥嵘(zhēng róng)的意思:形容山势高耸、气势雄伟的样子。
钟山(zhōng shān)的意思:钟山是指一个高大、威严的山峰,比喻德行高尚、威望卓著的人。
终日(zhōng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走卒(zǒu zú)的意思:指低级、卑微的人或职位。
三尺土(sān chǐ tǔ)的意思:指对家乡土地的深情和依恋之情。
- 注释
- 寺前:指寺庙前面。
蔬圃:菜园。
台城:古代南京的一座城池。
寒泉:冰冷的泉水。
柳营:柳树成荫的地方,这里比喻军营。
玉甃:玉制的井壁,形容井的精致。
旧物:过去的痕迹或遗物。
银瓶:装水的容器。
哀声:悲凉的声音。
游童:游玩的孩子。
走卒:过往的士兵。
嗤点:嘲笑和指点。
弱水贪泉:比喻贪婪或罪恶之地。
冶城:古代南京的一个地名。
三尺土:形容土地面积不大。
峥嵘:形容山势高峻,引申为显赫或杰出。
- 翻译
- 寺前的菜园是台城的标志,寺后的冷泉流入柳树丛中。
古老的井壁上没有留下旧时的东西,银瓶里的水整天发出悲哀的响声。
游玩的孩子和过往的士兵都争相嘲笑和指点,这弱水贪泉也因此有了名字。
不像冶城那片三尺之地,钟山的峻峭反而显得更加雄伟。
- 鉴赏
这首诗名为《辱井》,作者项安世是宋代文人。诗中以南京台城的一口井为题材,展现了井的历史变迁和周围环境。首句“寺前蔬圃是台城”,描绘了井旁的景象,寺与菜园相映成趣,暗示了历史的沧桑。次句“寺后寒泉入柳营”,进一步描绘了井水源源不断地流经柳树下的情景。
第三句“玉甃多年无旧物”,“玉甃”形容井壁的精美,但多年过去,井边已无昔日的痕迹,透露出一种岁月流转的感慨。第四句“银瓶终日有哀声”,“银瓶”可能指汲水的工具,哀声暗指井水的流失或低沉的回音,寓含着诗人对井的怜惜之情。
第五、六句“游童走卒争嗤点,弱水贪泉共姓名”,通过游童走卒对井的嘲笑和戏谑,反映出人们对井的忽视和遗忘,同时也揭示了井的默默无闻。最后一句“不似冶城三尺土,钟山回首让峥嵘”,将井与南京其他名胜如冶城、钟山相比,表达了井虽然平凡,但其历史地位和承载的情感却并不逊色于这些显赫之地。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井为载体,寓言深刻,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默默无闻事物的敬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暗香
澹然绝色。记故园月下,吹残龙笛。
怅望楚云,日日归心大刀折。
犹怕冰条冷蕊,轻点污、丹青凡笔。
可怪底,屈子离骚,兰蕙独前席。院宇,深更寂。
正目断古邗,暮霭凝积。
何郎旧梦,四十馀年尚能忆。
须索梅兄一笑,但矫首、层霄空碧。
春在手、人在远,倩谁寄得。
水调歌头
每怀天下士,要与共艰危。
谁知暗里摸索,得此世间奇。
却笑当年坡老,过眼翻迷五色,遇合古难之。
访我鸳湖上,真足慰心期。醉谈兵,愁论世,夜阑时。
自怜磊块,近来鬓底两三丝。
目送云帆西去,肠断风尘北起,老泪欲垂垂。
骐骥思长坂,好鸟择高枝。
水调歌头·其六喜晴赋
屯结海云阵,奋击藉雷公。
忽然天宇轩豁,杲日正当空。
照出榴花丹艳,映出栀花玉色,生意与人同。
闭纵一翻手,造化不言功。想平畴,禾穟穟,黍芃芃。
老农拍手相问,相劳笑声中。
办取黄鸡白酒,演了山歌村舞,等得庆年丰。
此际莼鲈客,倚楫待西风。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