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其一》
《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其一》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百结袈裟唐帽,子为何物我为谁。

孰知各有直钩钓,解出珊瑚海底枝。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结(bǎi jié)的意思:形容事情纷繁复杂,难以解决。

海底(hǎi dǐ)的意思:指深海的底部,也用来比喻事物隐藏的地方。

何物(hé wù)的意思:指某个人或事物的真实面目、本质;也可以用来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的疑问、质疑。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珊瑚(shān hú)的意思:指珊瑚这种宝贝,比喻珍宝、宝贵的东西。

孰知(shú zhī)的意思:谁知道

唐帽(táng mào)的意思:指被人冤枉或受到不公正待遇后,不能辩解,只能默默忍受。

为何(wèi hé)的意思:为什么;为何;何故

物我(wù wǒ)的意思:物我,指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或者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直钩(zhí gōu)的意思:形容笔直而有力的钩子,比喻文章或行为直截了当、有力有节。

注释
袈裟:僧侣穿的长袍。
唐帽:唐代的帽子,可能指古风服饰。
何物:什么事物。
为谁:指的是谁。
孰知:谁知道。
各有:各自有。
直钩:直的钓鱼钩。
珊瑚:海洋中的珍贵宝石。
海底枝:海底生长的珊瑚枝。
翻译
破旧的袈裟和唐帽,
你是什么,我又何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次韵吴僧魁一山十绝(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佛法修行者的赞美之情。在此只就诗句进行鉴赏:

"百结袈裟破唐帽,子为何物我为谁。"

这两句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僧人的形象——穿着破旧的袈裟,头戴破败的唐式帽子,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子为何物我为谁"则表达了一种对自我身份和归属的质疑,或许是在探寻个人的精神追求与生命意义。

"孰知各有直钩钓,解出珊瑚海底枝。"

这两句诗则充满了象征意味。"孰知"表达了一种对知识、真理的追问或是惊叹;"各有直钩钓"可能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或途径;"解出珊瑚海底枝"则像是比喻着通过这些方法或途径,可以达到某种精神上的觉悟或收获,就如同从海底拯救出珍贵的珊瑚一般。整体上,这两句强调了个人修行与探索真理的重要性。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位僧人的形象和精神追求,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法修行的一种赞美和理解。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题玄麓山八景·其一桃花涧

桃花满灵涧,树老不计春。

白云如可问,为觅种桃人。

(0)

登代郡城晚眺

西风落日声飕飕,风吹沙起边人愁。

黄云片片下溪谷,雁门木叶零清秋。

飞狐句注老雕窟,健儿习射来山头。

嗟哉紫塞古来险,颇牧为将人安忧。

忽然酸风射眸子,回看战骨多荒丘。

归鸦几点过城去,夜昏鼓角鸣谯楼。

(0)

步蟾宫.中秋

风尖云嫩山容瘦。数飞鸟、鸦前鹊后。

夜阑带醉听箫声,恍瞥见、谁家红袖。

蟾钩穿过疏林骤。桂子落、满山金镂。

桥边错认玉人来,惹裙带、暗香偷嗅。

(0)

南歌子.秋思

翠菊娇秋色,金蓉衬晚霞。倦来无力倚红纱。

恨杀孤鸿一点、叫天涯。

(0)

送侄婿翟璲赴都会试

鏖战秋闱先著鞭,宝安华胄冠才贤。

桃花浪暖春如海,桂子香清月满船。

庾岭风云催去马,瀛洲鸾鹤待登仙。

摩娑老眼鳌台上,伫看飞腾睹九天。

(0)

秋蝉·其二

绝尘高蹈一身轻,浊世徒劳怨独清。

长挹金风资冷韵,只茹珠露谢贪名。

晓飞自爱云山胜,晚噪如闻天籁声。

不似芳时莺语巧,三秋常有雪霜情。

(0)
诗词分类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诗人
王祎 徐树铮 张宪 释子淳 周巽 祝廷华 唐桂芳 吴琏 蒲寿宬 李寄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