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暮必有旦,岂无来者贤。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常在(cháng zài)的意思:经常在一起、时常在一起
春秋(chūn qiū)的意思:指时间的流逝、岁月的更迭。
大匠(dà jiàng)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技艺上具有非凡才能的人,具有高超的技艺和造诣。
君子(jūn zǐ)的意思:君子指的是有德行和高尚品质的人,通常用来形容有修养、有风度、有道德的人。
来者(lái zhě)的意思:指来的人或事物。
六经(liù jīng)的意思: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和《论语》的总称。也可泛指中国古代六部经典。
论孟(lùn mèng)的意思:指对孟子的学说进行研究和讨论。
弥缝(mí féng)的意思:弥补缺陷或瑕疵
名数(míng shù)的意思:指名声和数量,特指名声和数量都很大。
日常(rì cháng)的意思:指平时、常常发生的事情或平凡的日子。
三礼(sān lǐ)的意思:指古代婚姻中新郎向新娘家进行的三次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
绳墨(shéng mò)的意思:比喻规矩、法度、纪律等。
实心(shí xīn)的意思:坚固、牢固、不可动摇的实质或基础。
诗书(shī shū)的意思:指文学艺术方面的知识和才能。
堂堂(táng táng)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宏伟、庄重、威严。
同官(tóng guān)的意思:指与同为官员的人关系密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
无来(wú lái)的意思:没有来源,没有根据
一朝(yī zhāo)的意思:指短短的一段时间,通常用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的转变。
营道(yíng dào)的意思:指经商的道路,也可用来形容经商的技巧和方法。
紫阳(zǐ yáng)的意思:指天空中的紫色阳光,比喻祥瑞、吉祥的兆头。
- 翻译
- 六经的音乐已经消亡,三礼也无法完全恢复。
名称和次序多有混乱,有时甚至怀疑它们出自同一官员。
《易》《诗》《书》《春秋》,以及《论语》《孟子》,都是寻常学习的内容。
试图修补和挽救那些破碎的部分,是谁真正用心传承这些学问呢?
开始是由营道翁推动,最后由紫阳仙完成的。
伟大的七位君子,如同日月常挂天边。
黑夜之后必有黎明,难道没有更贤能的人将来吗?
大匠一旦创作,规矩和标准就会被遵循。
- 注释
- 六经:古代儒家经典。
亡:消失,不再存在。
舛剌:错乱,不协调。
疑同官:怀疑是出自同一官员的手笔。
论孟:《论语》和《孟子》的合称。
弥缝:修补缝隙,比喻弥补缺失。
大匠:技艺高超的大师。
绳墨:木工的墨线,比喻规矩、准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览古五首(其五)》。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颇具深意。
六经乐故亡,三礼复不完。
此句表明诗人对先秦六经及周代三礼的怀念之情。这两者是中国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变迁,它们已经失落或不再完整。
名数颇舛剌,或亦疑同官。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圣贤及典籍记载中人物的敬仰与怀疑。"名数"指的是历史上的人物和事迹,而"颇舛剌"则意味着这些记载可能并不完全准确,甚至存在矛盾和出入。
易诗书春秋,论孟庸学篇。
这里诗人提及了儒家经典中的《易》、《诗》、《书》、《春秋》,以及对孔子与孟子的学说进行探讨。这表明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尊重。
弥缝救破断,谁实心斯传。
诗中此句表现了诗人希望能够修补和延续这些文化遗产的愿望。"弥缝"意指补缀破损之物,而"救破断"则强调了这种修复行为的紧迫性。
始以营道翁,终之紫阳仙。
这里诗人的自比为"营道翁",即隐居山林的人士,而"终之紫阳仙"则是对自己未来的憧憬,希望能够达到像紫阳真人那样的仙境。这种表述既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俗的超脱,也揭示了一种追求精神自由和永恒的愿望。
堂堂七君子,如日常在天。
"堂堂七君子"可能指的是古代七位著名的贤士,他们的形象如同天上的星辰,永恒不变。诗人通过这种比喻,表达了对这些圣贤之人的崇敬。
有暮必有旦,岂无来者贤。
这两句用自然界日夜更替的事实,来隐喻历史的轮回和文化传承的必要性。即便如今之世代远去,但总会有新的贤能出现,继承先人之志。
大匠一朝作,绳墨其拾旃。
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对于自己创作的一种自信和坚持。"大匠"指的是伟大的工匠或艺术家,而"绳墨"则是古代建筑测量的工具。这里诗人将自己比喻为大匠,表明自己的作品(即诗歌)如同经典般精确无误,并且对后世有着重要影响。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敬仰,也透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创作和精神追求的一种坚定信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