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八纮(bā hóng)的意思:指天地的八方。
百足(bǎi zú)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努力不懈,坚持不断。
抱木(bào mù)的意思:抱木指抱住树木,比喻依附或依赖他人或事物。
不盈(bù yíng)的意思:不满足,不足够。
不可(bù kě)的意思:指超出人们的理解和想象,无法用常规思维解释的事物或现象。
达士(dá shì)的意思:聪明智慧、才智出众的人。
帝江(dì jiāng)的意思:指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或河神。
口给(kǒu gěi)的意思:指言语恭维,言过其实,虚假夸奖。
况乃(kuàng nǎi)的意思:更何况,何况
审音(shěn yīn)的意思:审查声音,指对声音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判定。
万象(wàn xiàng)的意思:形容事物繁多、变化无穷。
无形(wú xíng)的意思:形容事物没有明显的形状或外表,但存在实质或影响力。
玄机(xuán jī)的意思:指深奥难解的道理或秘密。
玄蝉(xuán chán)的意思:指伪装、假扮。
一掬(yī jū)的意思:一掬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数量极少或微不足道的量。
音声(yīn shēng)的意思:声音、音响。
庸夫(yōng fū)的意思:指懒散无为、不思进取的人。
- 鉴赏
这首诗《感遇十八首(其十五)》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子升所作。诗中以“玄蝉”、“帝江”、“百足蚿”等自然界的元素为载体,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与宇宙观。
首先,“玄蝉抱木鸣,帝江审音声”,开篇即以“玄蝉”和“帝江”这两个神话中的角色,象征着自然界的声音与和谐。玄蝉在树上鸣叫,帝江则审察其音声,寓意自然界的声音有着其内在的秩序与意义。
接着,“清响殊口给,至聪非耳成”,进一步强调声音的纯净与深刻,指出真正的听觉不仅仅是通过耳朵,更是心灵的感知。这里的“口给”和“至聪”分别从声音的传达与理解两个层面,表达了对自然之声的敬畏与追求。
“百足蚿不蹶,无形风常征”,通过“百足蚿”(一种长虫)与“无形风”的对比,形象地描绘了自然界的微妙与恒常。即使是最微小的生命体,也能感受到自然界的波动,而无形的风却无处不在,无所不至。
“况乃含万象,玄机不可名”,这一句将自然界的复杂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指出宇宙万物皆包含其中,而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
“卷不盈一掬,舒之弥八纮”,这里运用夸张的手法,形容宇宙的广阔与深邃,即便是最小的容器也无法完全容纳,而展开来看,却又无边无际。
最后,“斯唯达士信,庸夫鲜不惊”,表达了对于真理与智慧的追求,认为只有明智之人能够相信并理解这些深奥的道理,而普通人往往对此感到震惊或难以理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宇宙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宇宙的敬畏之情,同时也体现了其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