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能探其要,河汉当清秋。
六籍开其源,群史决其沟。
百氏(bǎi shì)的意思:形容言辞犀利,能够击中要害。
本本(běn běn)的意思:指坚定不移、一心一意、专心致志。
不能(bù néng)的意思:表示不行、不可以、无法等意思,强调做某事的限制或禁止。
嘲咻(cháo xiū)的意思:嘲笑、讥讽
词赋(cí fù)的意思:指用优美的辞章写诗或作文。
颠倒(diān dǎo)的意思:指错乱、倒置、颠倒的意思。
点滴(diǎn dī)的意思:指微小的、细小的事物或数量。
读书(dú shū)的意思:
◎ 读书 dúshū
(1) [read]∶看着书本出声读或默读
(2) [study]∶正式学习一个科目或课程
她读书很用功
断港(duàn gǎng)的意思:断绝联系或关系;中断贸易或交流。
讹音(é yīn)的意思:指人们在传说、史书、故事等口头传承中,由于记忆错误或演变变化,导致发音错误或说错话。
复本(fù běn)的意思:指复制的书籍、文件等,与原本完全相同的副本。
负文(fù wén)的意思:指文章或书籍中的错误、谬误之处。
溉田(gài tián)的意思:溉田是指灌溉田地,使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分,比喻给人以帮助或教导。
古人(gǔ rén)的意思:指古代的人,也泛指古代的智者或先贤。
河汉(hé hàn)的意思:指银河,也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斛舟(hú zhōu)的意思:斛舟是指用斛斗量取船货的意思。
骄阳(jiāo yáng)的意思:形容阳光强烈、炎热的天气。
精华(jīng huá)的意思:指事物最重要、最精彩、最精细的部分或精髓所在。
啾啾(jiū jiū)的意思:形容小鸟叫声清脆悦耳。
举世(jǔ shì)的意思:指在全世界范围内广为人知、人所共知的。
六籍(liù jí)的意思:指六种身份或地位。
弄舌(nòng shé)的意思:指人言辞巧妙,能言善辩,善于操纵言辞。
茫然(máng rán)的意思:形容心神迷惘,不知所措。
冥搜(míng sōu)的意思:冥搜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形容没有线索或目标的情况下,进行盲目的搜寻。
谬悠(miù yōu)的意思:指言辞虚假、荒谬,欺骗他人。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年资(nián zī)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拥有的经验和资历。
气盛(qì shèng)的意思:形容气势旺盛、气度宽大。
前修(qián xiū)的意思:事先修整或准备,预先做好准备工作。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濡润(rú rùn)的意思:濡润指润湿、滋润,形容事物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箧(sān qiè)的意思:三个箧子,比喻极多的书籍或文件。
骚人(sāo rén)的意思:形容言行轻佻、放荡不羁的人。
盛言(shèng yán)的意思:夸大其词,言过其实
史事(shǐ shì)的意思:历史事件或事情。
俗学(sú xué)的意思:俗学指的是世俗的学问,是指对于现实生活中各种现象、事物的认知和探究。
田畴(tián chóu)的意思:指田地、农田。比喻事物的范围或领域。
童丱(tóng guàn)的意思:形容人年幼天真无邪,没有经验。
万斛(wàn hú)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得难以计算或估量。
亡书(wáng shū)的意思:指失散的或丢失的书籍。
为此(wèi cǐ)的意思:为了这个目的;因为这个原因
文雄(wén xióng)的意思:指文武双全,才华出众的人。
无源(wú yuán)的意思:指事物没有根源或来源,形容事物无法追溯或无法解释其起源。
小子(xiǎo zi)的意思:小孩子、年轻人
小年(xiǎo nián)的意思:小年是指农历腊月二十三,即除夕前一天。也指除夕前夜的晚上。
学语(xué yǔ)的意思:学习语言,掌握语言技能。
学徒(xué tú)的意思:指年轻人在某个领域学习或从事实践工作的过程。
咿嚘(yī yōu)的意思:形容婴儿或小孩发出的声音,也比喻不懂事或无知。
以此(yǐ cǐ)的意思:以此意为根据这个,以这个为依据。
有如(yǒu rú)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人与另一物或另一人非常相似或相仿,如同一样。
有点(yǒu diǎn)的意思:稍微,有些
源委(yuán wěi)的意思:指事物发展的根本、起源和来龙去脉。
元元(yuán yuán)的意思:形容事物纯粹、原始、本真。
中有(zhōng yǒu)的意思:表示在某种事物或情况中存在着某种特定的内容、特征或要素。
这首诗《读书一章示诸童子》是清代诗人吴履泰所作,通过比喻和对比手法,深刻地阐述了读书的重要性以及学习方法的正确性。
诗中首先以“读书无源委,有如断港流”开篇,形象地说明了没有系统深入地阅读,就如同断流的港湾,无法滋养大地,暗喻了读书需要有条理、有深度。接着,“濡润涔蹄间,不能溉田畴”进一步强调了读书的滋润作用,但若只是表面接触,无法真正灌溉心灵的田地,比喻读书要深入理解,而非浅尝辄止。
“骄阳涸原泽,□有点滴不?”则以自然景象为喻,说明在知识的海洋中,若不努力汲取,即使再大的困难也无法得到一丝一毫的解决,强调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苟能探其要,河汉当清秋。倒注屈千里,中有万斛舟。”这里运用了“河汉”、“屈千里”等意象,表达了如果能深入探究知识的核心,那么就能像秋天的河汉一样清澈,又如倒灌千里之水,其中蕴含着无数船只,象征着知识的丰富与深邃。
“六籍开其源,群史决其沟。精华吸百氏,下逮骚人俦。”指出六经、史书等经典是知识的源头,吸取百家之精华,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知识,强调了经典阅读的重要性。
“元元复本本,千载穷冥搜。”表明了从最根本的源头开始,不断探索,可以追寻到千年历史的深处,体现了对知识追求的执着。
“以此负文雄,气盛言毕浮。”指出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成为文坛的领袖,言语充满力量,表达了对深入学习后成就的期待。
最后,“奈何未学徒,颠倒不自尤。”批评了那些尚未学习就盲目自信的人,他们的言行往往显得荒谬。
“童丱发未燥,猥以词赋投。”提醒孩子们在年轻时就要慎重对待学习,避免草率行事。
“讹音复舛韵,鷇壳声啾啾。”批评了学习中的错误发音和不规范的韵律,比喻为小鸟在巢中发出的嘈杂声音,暗示了学习中的混乱状态。
“小年资弄舌,学语成咿嚮。”描述了孩子在年幼时尝试说话,但语言表达还不成熟,比喻为学习初期的摸索阶段。
“问以经史事,茫然张两眸。”指出当被询问关于经史的问题时,他们往往一脸茫然,无法回答,形象地描绘了缺乏知识积累的状态。
“俗学吁可嗟,举世多谬悠。”感叹于世俗学习的肤浅和错误,批评了整个社会对于知识的误解。
“古人通亡书,三箧探诸喉。”引用古人广泛阅读书籍的例子,强调了深入学习的重要性。
“吾歌为此诗,非敢相嘲咻。”诗人表示自己写此诗并非为了嘲笑他人,而是希望借此警醒和指导。
“持告尔小子,庶以鉴前修。”最后,诗人鼓励孩子们要以古人为榜样,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读书重要性的强调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旨在教育后辈要重视经典阅读,深入理解知识,避免浅尝辄止,同时也要警惕世俗学习的误区,鼓励年轻人通过勤奋学习,成为有学问、有见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