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途方好径,而我循其常。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车马(chē mǎ)的意思:指车马奔驰,形容忙碌、繁忙的场景或生活。
戴胜(dài shèng)的意思:指戴上胜利的帽子,形容取得了胜利。
东瓯(dōng ōu)的意思:形容人的志向高远,有远大抱负。
感伤(gǎn shāng)的意思:指因为某种事物或情感而产生悲伤、忧伤的情绪。
膏粱(gāo liáng)的意思:指享受奢侈生活,沉迷于酒色财气之中,不务正业。
和风(hé fēng)的意思:指温和、和善的风格或氛围。
击缶(jī fǒu)的意思:敲打破坏缶
慨慷(kǎi kāng)的意思:形容情感激动、豪情壮志
课耕(kè gēng)的意思:指农民在田地里努力耕种,勤奋努力的意思。
陵陂(líng bēi)的意思:指地势高而险峻的山陵和水坝。
鸣高(míng gāo)的意思:指声音高亢、响亮。
乃在(nǎi zài)的意思:表示某种情况或状态存在于某个特定的地方或时刻。
贫贱(pín jiàn)的意思:形容贫穷和贱贫的状态。
千载(qiān zǎi)的意思:千年的时间。
倾覆(qīng fù)的意思:倾覆指摧毁、推翻,使事物崩溃或毁灭。
世途(shì tú)的意思:指人生的道路或事业的发展历程。
坦坦(tǎn tǎn)的意思:坦诚、坦率
天衢(tiān qú)的意思:指大道、大街,也比喻主要的道路或通道。
同感(tóng gǎn)的意思:对某种情感或观点产生相同的感受或认同。
原隰(yuán xí)的意思:原始的泥土,比喻本质纯朴、未经污染的品质。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佐的《衢村书屋三首(其一)》描绘了一幅田园生活的宁静画面。首句“天衢何坦坦,乃在东瓯阳”以开阔的道路比喻人生的坦途,点出书屋所在之地——东瓯阳光普照的地方。接下来,“和风荡原隰,戴胜鸣高桑”通过和煦的春风轻拂平原和低洼地,以及戴胜鸟在高高的桑树上鸣叫,营造出一种和谐与生机盎然的氛围。
“课耕有馀闲,击缶歌慨慷”展现了农耕之余的闲暇时光,诗人击缶而歌,情绪激昂,流露出对朴素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感慨。他意识到人生道路并非皆是康庄大道,“世途方好径,而我循其常”,表明他选择遵循自己的本分,坚守常规。
然而,诗人也揭示了人生的无常,“车马带倾覆,贫贱起膏粱”,暗示富贵荣华可能转瞬即逝,贫贱之人也可能因机缘而崛起。最后两句“不见陵陂麦,千载同感伤”,以陵坡麦田的景象引发千年间的共鸣,表达了对世间沧桑变迁的深深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既有对田园生活的赞美,也有对世事无常的沉思,体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和对社会现实的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
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
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
李径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