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任(bù rèn)的意思:不肯担任或不愿意接受职责。
大乘(dà chéng)的意思:佛教中指佛陀所传授的教法,也泛指广大众生修行的道路。
定理(dìng lǐ)的意思:指已经被证明并被广泛接受的数学、科学或哲学原理。
浮力(fú lì)的意思:指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向上的力,使物体能够浮在液体表面上。
含识(hán shí)的意思:具有才智和学识。
稽古(jī gǔ)的意思:指反复研究、反复琢磨,以达到深入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利钝(lì dùn)的意思:指人的才智迟钝,反应迟缓。
轻浮(qīng fú)的意思:形容言行浮躁、不严肃,缺乏稳重和沉稳。
无缘(wú yuán)的意思:没有缘分或者机会。
用心(yòng xīn)的意思:用尽心思,付出努力
语默(yǔ mò)的意思:指言语缄默,不说话或保持沉默的状态。
正定(zhèng dìng)的意思:确定不移,稳定不变。
- 注释
- 利钝:比喻事物的优劣或能力的高低。
无缘:没有缘分或机会。
枉用心:白费心思。
邪求:不正当的追求。
正定理:正确的法则或道理。
玄深:深奥难解。
巧拙:聪明与笨拙。
含识:包含智慧。
轻浮:轻率浮躁。
力不任:无法承担。
大乘:佛教术语,广大的教义。
通语默:无声的沟通,指禅定中的默示理解。
稽古:考察古籍,研究历史。
知今:理解当前。
- 翻译
- 锋利和迟钝如同人的本性,没有缘分就无需白费心机。
所有歪门邪道的追求都是虚幻的表象,而真正的正定法则深奥玄妙。
聪明与愚笨都包含在见识之中,轻浮之人无法承受重任。
大乘佛法提倡无声的沟通,研究古训就能明白当前的道理。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赵炅的作品,名为《逍遥咏》。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探讨人生态度、修养和智慧的诗句。
“利钝犹根性,无缘枉用心。”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在品质与外界因缘关系的思考。"利钝犹根性"意味着个人的能力或才华如同锋利与钝拙一样,都是由其本性的差异所决定;"无缘枉用心"则表明没有实际的联系和意义时,不应该白费心思去做无谓的努力。
“邪求皆是相,正定理玄深。”这里作者提出了对待事物态度的看法。"邪求皆是相"可能是在说那些不正当、错误的追求最终都会导向同一结果,即失败或迷失;而"正定理玄深"则表明正确和坚定的原则会带来深远且神秘的意义。
“巧拙高含识,轻浮力不任。”这两句话进一步探讨了能力与态度的问题。"巧拙高含识"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聪明或愚钝,其实都蕴藏着更深层次的智慧;而"轻浮力不任"则告诫我们不要被表面的力量所迷惑,因为真正的能力是不能仅凭外在表现来评判。
“大乘通语默,稽古便知今。”这两句话似乎是在讨论学习和理解的方法。"大乘通语默"可能意味着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智慧往往是不言而喻的,是通过沉默和内省来实现的;而"稽古便知今"则表明通过研究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在。
整体上,这首诗充满了对人生智慧的探讨,提醒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同时也强调了内在修养和深层次智慧的重要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画观世音赞
□见呻吟,我砭我针。人有此心,即观世音。
秋晚杂书三十首·其二十六
我不识渊明,但以菊观之。
白露化为霜,百草忽已萎。
始见南山松,青青虬龙枝。
眷此粲然英,凛有千尺姿。
撷菊酹我酒,倚松哦我诗。
二物足相配,彷佛齐与夷。
遥遥袭世胄,岂无王谢儿。
故是芙蓉花,亦得与同时。
为徐企题赵子昂所画二马
相马有伯乐,画马有伯时。
伯乐永已矣,伯时犹见之。
长林之下无茂草,此马得无半饱饥。
一疋背树似揩痒,一疋龁枯首羸垂。
赵子作此必有意,志士失职心伤悲。
我思肥马不可羁,不如瘦马劣易骑。
焉得生致此二疋,马亦如我老且衰。
破鞍弊鞯骨硉矹,狂豪敢学幽并儿。
无世尘处天地阔,我后子先缓辔看山时赋诗。
七十翁吟五言古体十首·其八
幼尝习古诗,生平不满百。
人生如蜗牛,欲升一丈壁。
我幸七尺身,燥土馀三尺。
目此寸进难,涎尽喙不湿。
平生修省心,不啻震虩虩。
晚若蹈虎尾,更甚履愬愬。
庶几其可免,宁受冻饥厄。
徒步胜安车,亦勿乘下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