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妨(bù fáng)的意思:表示可以毫不拘束地做某事,没有什么妨碍或顾虑。
带砺(dài lì)的意思:带领和磨砺
甘棠(gān táng)的意思:指人和人之间的深厚感情,也指美好的团聚或相聚。
何但(hé dàn)的意思:只有,仅仅
名高(míng gāo)的意思:声誉很高,名望显赫。
千秋(qiān qiū)的意思:千秋,指长久的时期或长远的未来。
如此(rú cǐ)的意思:表示事物的状况或程度如此,表示程度非常之高。
山河(shān hé)的意思:指国家的疆土和领土。
生前(shēng qián)的意思:指某人在去世前的时期,通常用于形容人在临终前的状态或行为。
史帙(shǐ zhì)的意思:历史书籍或文献的汇编。
桐乡(tóng xiāng)的意思:指同乡、同胞之间的亲近和团结。
衣冠(yì guān)的意思:指外表的衣着和仪容,也可指人的仪表和品行。
竹帛(zhú bó)的意思:指古代用竹简和帛书写的文字,泛指古代的书籍或文献。
俎豆(zǔ dòu)的意思:指古代祭祀时摆放在祭坛上的肉食和豆子,比喻人们为了争夺利益而互相争斗。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忠孝祠的景仰之情,通过对祠堂内庄严氛围的描绘,以及对祠堂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的赞颂,展现了对忠诚与孝道的崇高敬意。
“气凛山河壮”,开篇即以“凛”字点出祠堂内肃穆之气,仿佛能感受到山河为之壮丽。这不仅描绘了祠堂的外观气势,也暗喻着祠堂内所承载的历史人物的英勇与伟大,他们的精神如同山河一般,令人敬畏。
“名高带砺长”,进一步强调了祠堂内人物的名声之高,如同带砺石般长久不衰。带砺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象征,常用来比喻功勋卓著、名垂青史的人物。这里通过“带砺长”三字,表达了对这些历史人物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的高度评价。
“衣冠仍竹帛,俎豆类桐乡”,这两句则从细节入手,描绘了祠堂内的陈设和氛围。衣冠指的是祭祀时穿戴的服饰,竹帛代表书写历史的载体,俎豆是祭祀时摆放祭品的器具,桐乡则是古代著名的教育和学术中心。通过这些元素的描述,诗人巧妙地将祠堂与历史、文化和教育联系起来,突出了祠堂作为纪念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世后荣如此,生前死不妨”,这两句表达了对祠堂内人物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受到尊崇的态度。这种超越生死的荣誉感,体现了人们对忠诚与孝道的永恒追求和高度赞扬。
“千秋腾史帙,何但颂甘棠”,最后两句总结全诗,指出祠堂内人物的事迹将被历史记载,其影响远远超过仅仅歌颂甘棠树(古代常用来比喻贤良之臣)的意义。这里不仅强调了人物事迹的流传,更表达了对后人学习和传承这些美德的期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忠孝祠及其内人物的描绘,既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也传递了对忠诚与孝道的深刻思考和赞美,是一首富有深意的颂扬之作。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