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败坏(bài huài)的意思:指事物的品质或状态变得糟糕,失去原有的好的状态。
伯奇(bó qí)的意思:指人才出众、才能超群,与众不同。
不言(bù yán)的意思:指不说话,保持沉默。
长松(cháng sōng)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行为正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坚强。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穿杨(chuān yáng)的意思:箭射中杨树,比喻射中目标或命中要害。
俄然(é rán)的意思:突然,猛然之意。
坏人(huài rén)的意思:指品行恶劣、行为不端的人。
机阱(jī jǐng)的意思:指用计谋或陷阱诱使他人上当受骗的行为。
利禄(lì lù)的意思:指利益和福禄。
灵均(líng jūn)的意思:灵巧聪明,才智出众。
兔丝(tù sī)的意思:形容细小得几乎看不见的东西。
相随(xiāng suí)的意思:相互跟随,彼此陪伴
择肉(zé ròu)的意思:挑选肉食
- 注释
- 机阱:比喻仕途中的困难和陷阱。
灵均:屈原的字。
伯奇:古代传说中的忠诚而被冤枉的人。
齧肤:轻咬皮肤。
蚋:蚊子。
罴:大熊。
快箭穿杨叶:形容技艺高超,能轻易击中目标。
兔丝:一种寄生植物,象征依附他人。
败坏人材:摧残人才。
利禄:名利。
曾点:孔子弟子,以淡泊名利著称。
颛师:指古代儒家大师颛臾,这里代指追求功名之人。
- 翻译
- 出门后陷阱已不再孤单,我追随屈原去追赶伯奇。
起初像蚊子轻轻咬肤,转眼间选择大熊作为目标。
不说快速的箭能穿透杨叶,却惊讶松树上寄生着兔丝。
官场斗争败坏了人才,这才明白曾点的淡泊比颛臾老师更高明。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五和(其一)》。从鉴赏角度来看,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狩猎图景,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开篇“出门机阱已相随,竟放灵均逐伯奇”,诗人以鲜活的笔触勾勒出猎人们准备狩猎的情形。"机阱"指的是捕捉野兽的陷阱,而"灵均"和"伯奇"都是古代神话中能够驾驭动物的仙人或法术,诗人借此形象,表达了猎人们对狩猎技巧的自信。
接下来的“始者齧肤微似蚋,俄然择肉及于罴”,则进一步描绘了猎人们捕捉野兽的情景。“始者”指的是开始时,"齧肤"即咬破动物的皮肤,而"微似蚋"形象地表达了狩猎初始阶段的谨慎与细致。随后“俄然择肉及于罴”,则展示了猎人们捕获野兽后的果敢选择,"俄然"意味着突然之间,"择肉及于罴"则表现出猎人们对猎物的挑选和享用。
第三句“不言快箭穿杨叶,卻讶長松托兔丝”,诗人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一个哲理。"不言快箭穿杨叶"暗示了猎技的高超,不必多言;而"却讶长松托兔丝"则表现出一种惊叹,即便是猎物也能在危险中寻找生存之道,"长松"通常指的是古老巨大的松树,而"兔丝"则形容兔子轻巧地攀爬。
最后,“败坏人材由利禄,乃知曾点胜颛师”,诗人深刻地反思了狩猎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技术的发展。"败坏人材"指的是过度追求狩猎技巧可能会损害人的品质,而"由利禄"则说明了这种行为往往是出于功利考虑。"乃知曾点胜颛师"中,“曾点”是一位古代著名的射箭高手,而"颛师"则指的是能控制动物的神话人物,诗人通过这个对比,表达了即便是技艺超群,也不如自然之道。
总体来说,这首诗既展示了狩猎生活的生动景象,又深入探讨了人类行为与自然关系的哲理。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