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蚊喧败帐,飞蝠入雕梁。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朝晖(zhāo huī)的意思:指早晨的阳光,比喻希望的曙光或新的希望。
淡淡(dàn dàn)的意思:形容某物或某种情感的程度不深,轻微或微弱。
雕梁(diāo liáng)的意思:形容建筑物的梁柱雕刻精美,也用来形容文章或者诗词的辞藻华美。
翻古(fān gǔ)的意思:翻古指追溯古代的事物,寻求启示和借鉴。
古锦(gǔ jǐn)的意思:指古代制作精美的锦织品,比喻古时的美好事物或文化遗产。
居有(jū yǒu)的意思:拥有住所,居住有地方。
锦囊(jǐn náng)的意思:锦囊是指一个装有各种物品或信息的袋子,比喻储藏着宝贵的东西或有用的计策。
青绫(qīng líng)的意思:指尊贵的衣袍。
秋日(qiū rì)的意思:指秋天的日子,也可引申为秋天的景色或氛围。
群居(qún jū)的意思:指一群人或动物居住在一起。
同文(tóng wén)的意思:指同一篇文章或同一段文字,可以被不同的人理解为相同的意思。
晤语(wù yǔ)的意思:晤语是指会面时的言辞,指会谈、交谈。
英彦(yīng yàn)的意思:指有才华、有学问的人。
古锦囊(gǔ jǐn náng)的意思:指古代妇女常用的一种小袋子,用来装饰衣物或存放物品。比喻记忆中珍贵的经验或智慧。
同文馆(tóng wén guǎn)的意思:
(1). 宋 代四方馆之一。专以接待 青唐 、 高丽 使节。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四方馆》:“四方馆。 宋 : 都亭驛 以待 辽 ; 都亭西驛 以待 西蕃 、 阿黎 、 于闐 、 新罗 、 渤海 ; 怀远驛 以待 交趾 ;同文馆以待 青唐 、 高丽 。”《宋史·礼志二二》:“ 绍兴 二年, 高丽 遣使副来贡,并赐酒食于同文馆。”
(2). 清 代培养外交翻译人才的学校。1862年( 同治 元年)在 北京 成立,附属于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要学习外文。《清史稿·选举志二》:“又震於列强之船坚礮利,急须养成繙译与製造船械及海陆军之人才。故其时首先设置之学校,曰京师同文馆,曰上海广方言馆,曰福建船政学堂及南北洋水师、武备等学堂。” 严复 《原强》:“海禁大开以还;所兴发者亦不少矣:译署,一也;同文馆,二也;船政,三也。”《孽海花》第二回:“我却晓得去年三月,京里开了同文馆,考取聪俊子弟,学习推步及各国语言。”参阅《清续文献通考·学校十四》。
- 翻译
- 秋天在同文馆,早晨的阳光微弱而明亮。
聚集的蚊子在破旧的帐子里发出嘈杂声,飞蝙蝠则闯进了雕花的屋梁。
香气从青色绸缎的被子中飘散,古诗在锦囊中翻阅。
众多才俊聚在一起,交谈的兴致多么浓厚。
- 注释
- 秋日:秋季。
同文馆:当时的学校或教育机构。
朝晖:早晨的阳光。
淡淡光:微弱的光线。
聚蚊:聚集的蚊子。
喧败帐:在破旧帐子里发出嘈杂声。
飞蝠:飞翔的蝙蝠。
雕梁:装饰有雕刻的屋梁。
香散:香气飘散。
青绫被:青色绸缎被子。
诗翻:翻阅诗歌。
古锦囊:古代的锦囊,常用来装诗文。
群居:众人聚集。
英彦:杰出的人才。
晤语:交谈。
兴何长:交谈的兴致浓厚。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聚会的温馨场景。开篇“秋日同文馆,朝晖淡淡光”写出了在一个轻柔明朗的秋晨,与文人墨客共同在书院中的一种氛围。这里的“同文馆”指的是一起学习文学、交流诗文的地方,“朝晖淡淡光”则是对早晨阳光的描绘,给人一种宁静而舒缓的感觉。
接着“聚蚊喧败帐,飞蝠入雕梁”用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室内的景象。蚊子聚集在破旧的窗户边吵闹不休,蝇虫则穿梭于精美雕刻的屋梁之间。这两句通过对昆虫活动的描写,传达了一种自然与人工环境交融的意境。
“香散青绫被,诗翻古锦囊”则转入室内的生活场景。这里描述的是一幅书卷和香气相伴的画面。“青绫被”可能是指有香料或香水洒在上面的床褥,而“诗翻古锦囊”则描写了主人翻阅着装裹于华丽锦囊中的古代诗篇,传达出一种对传统文化的尊崇与向往。
最后,“群居有英彦,晤语兴何长”表达了诗人对于集体生活中才智之士的赞美和对话语的无限遐想。这里的“英彦”指的是才能出众的人物,而“晤语兴何长”则是说在这样的集体中,愉快的谈笑常常会引发深入而广泛的讨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聚会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知识分子之间交流与传承文化的向往,以及对美好生活情趣的享受。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