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彭石屋山约成·其五》
《彭石屋山约成·其五》全文
明 / 罗洪先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架上常封三万卷,枕边惟傍五千文

人来问学言对,兴到吟诗有鸟闻。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封三(fēng sān)的意思:指老板或上级封官或封赏时,连续跳过两个级别,直接晋升到第三个级别。

千文(qiān wén)的意思:形容文章或文字数量极多。

问学(wèn xué)的意思:指向他人请教学问,以增长自己的知识。

言对(yán duì)的意思:言语相对,相互应答。

吟诗(yín shī)的意思:吟咏诗词。

五千文(wǔ qiān wén)的意思:指文采卓越,才华出众的人。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场景与精神世界。首句“架上常封三万卷,枕边惟傍五千文”以夸张的手法展现了这位隐士丰富的藏书,暗示其学问渊博,生活充满了知识的滋养。同时,“三万卷”与“五千文”形成对比,既体现了书籍之多,也暗含了对经典著作的重视。

接着,“人来问学无言对”一句,通过描述来访者提问时隐士沉默不语的情景,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似乎在表达他对世俗问答的不屑,或是对真正学问追求的深沉思考。这种态度或许是对传统学术严谨性的一种强调,也可能是对心灵深处自我对话的渴望。

最后一句“兴到吟诗有鸟闻”,则将画面推向了诗意的高潮。当隐士兴致所至,吟诵起诗歌时,连远处的鸟儿都能听到。这不仅表现了隐士诗歌的美妙和感染力,更象征着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与自由。这一句通过自然界的反应,巧妙地传达出隐士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他与外界的沟通方式,即通过艺术而非言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境界和生活方式,表达了对知识、自然与艺术的深刻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作者介绍
罗洪先

罗洪先
朝代:明   字:达夫   号:念庵   籍贯: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   生辰:1504-1564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
猜你喜欢

天界寺十咏·其四妙香

一缕若无烟,飘飖度微眇。

劫火岂能烧,慈云自相绕。

不从气味入,远出鼻根表。

过院几人闻,心清方了了。

(0)

洗竹歌

古墙缭绕连丛竹,野棘枯藤相结束。

上瞀蛛丝下蛇鼠,黑雾荒烟沉绿玉。

我癖还过王子猷,闲来为洗此君羞。

呼僮芟削挥霜剑,便觉直干寒飕飕。

扫除洁净无尘滓,只留一片莓苔地。

疏影能邀好月来,轻阴更引清风至。

南窗昼卧到黄昏,听雨如眠海上村。

寄语青皇须爱护,明朝新笋长龙孙。

(0)

酬区启图赠别之作

诗学为箕裘,君家美桥梓。

袖中双彩笔,惯绣天孙绮。

掷地黄金声,掀云白雪起。

咳唾自成珠,粲粲佳公子。

公子爱留宾,临歧念楚臣。

心随湘岳远,兴入杜兰新。

赠我裁骚调,凄凄泣鬼神。

郢国元无敌,巴渝岂有人。

怜余肮脏骨,落羽湖南去。

捐佩自为歌,登楼共谁赋。

徘徊黄陵庙,偃息丹枫树。

三载始一迁,哀湘仍反顾。

劳者惮长征,多君轸远情。

匣龙方对舞,塞雁忽孤鸣。

岁时行欲暮,云水递微明。

展君佳句读,遥想人如玉。

琴瑟恋知音,关塞萦心曲。

一日犹怨迟,三秋尚嫌速。

斯道若狂澜,哇声满世间。

阳春日以远,古调谁能攀。

欲把雄风赠,南溟浪似山。

何时重对酒,沿月棹歌还。

(0)

俎上翁

俎上翁,受勒逼。俎上肉,烹何益。

任烹若翁烹乃止,不然父子同日死。

谁云帝欲烹而翁,胡宽还见营新丰。

(0)

皂口问渡

天窄群峰逼,翻愁倒日车。

马头冲鸟道,云脚挂人家。

壑抱三冬暖,林开十月花。

高滩问渡处,何异斗边槎。

(0)

镜园秋集同用闻山二字.白露前二日·其一

落日高台对晚醺,芳尊同调自为群。

红尘水外隔朝市,清籁林间净听闻。

野鹤迎秋新警露,远山横翠半沉云。

可怜一片空明界,塞北江南■未分。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裴度 赵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