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笑不答,此意安在哉。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白杨(bái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形象或事物的特征与白杨树相似,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宝髻(bǎo jì)的意思:宝髻是指女子的头发盘成髻,用宝石或珠子装饰的发髻。它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发髻华丽漂亮。
北山(běi shān)的意思:北山指的是北方山岭,比喻高山或偏僻的地方。
不住(bú zhù)的意思:不停止、不断、连续不断
不解(bù jiě)的意思:不理解、不明白
出山(chū shān)的意思:离开山林,进入社会活动;指人从隐居状态中走出来,重新投入社会。
出宝(chū bǎo)的意思:指人才出众,出类拔萃。
道人(dào ren)的意思:道人指的是修行道德修养的人,也可以指道德高尚的人。
法雨(fǎ yǔ)的意思:指正义之雨,比喻善恶得到应有的报应。
非是(fēi shì)的意思:不是;并非
浮埃(fú āi)的意思:指浮尘飞扬、尘埃弥漫的样子。
何所(hé suǒ)的意思:指不知道在何处或不知道如何处理问题或情况。
后台(hòu tái)的意思:指在幕后掌握实权、操纵事务的人或力量。
寄声(jì shēng)的意思:用书信或口信传达消息或问候。
南北(nán běi)的意思:南北表示方向,也可以表示两个相对的地点或事物。
鸟语(niǎo yǔ)的意思:指言辞晦涩难懂,像鸟语一样难以理解的语言。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青松(qīng sōng)的意思:指品质高尚、坚定不移的人或事物。
山色(shān sè)的意思:山的景色、山的颜色
山容(shān róng)的意思:指山的形态和容貌,也可用来形容人的气度和风采。
神光(shén guāng)的意思:指神奇的光芒或超凡的光辉。
声问(shēng wèn)的意思:形容声音高亢,问话有力。
食白(shí bái)的意思:指白白吃了别人的东西而不付出相应的努力或报答。
所闻(suǒ wén)的意思:
所听到的;所知道的。《商君书·更法》:“夫常人安于故习,学者溺于所闻。”《汉书·刘向传》:“臣幸得託肺附,诚见阴阳不调,不敢不通所闻。” 晋 陶潜 《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 汉 ,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孙文定公》:“人君耳习於所闻,则喜諛而恶直。”
所见(suǒ jiàn)的意思:所看到的事物或情况。
闻道(wén dào)的意思:指通过听闻他人的道德品质、学识修养等方面的优点,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问道(wèn dào)的意思:指探求真理、追求道德、智慧的行为。
无来(wú lái)的意思:没有来源,没有根据
昔年(xī nián)的意思:过去的年代;往事
想见(xiǎng jiàn)的意思:希望见到某人或某物。
杨梅(yáng méi)的意思:指人的性格或行为像杨梅一样酸甜苦辣,多用来形容人生经历或情感体验丰富。
以为(yǐ wéi)的意思:错误地认为,误以为
- 注释
- 道人:指修道之人。
山色:山间的景色。
死灰:形容颜色暗淡,毫无生机。
白云:象征纯洁或超脱。
宝髻:道士或僧人的头饰,象征智慧。
法雨:比喻佛法的普降。
寄声:传话,问候。
诙:幽默,诙谐。
何所闻:听到什么。
无来:没有回归。
白杨梅:水果,此处可能寓意简单生活。
- 翻译
- 道士离山而去,山色如死灰般沉寂。
白云不懂欢笑,青松却带着深深的哀愁。
忽然听到道士归来,鸟儿鸣叫,山色顿时开朗。
神光照亮了他头上的宝髻,佛法洗涤了尘世的污垢。
想象南北山间,花开前后,各有各自的舞台。
我向道士问候,能否借禅宗之理来些幽默。
你听到了什么才离开,又看到了什么才回来?
道士笑着不回答,这深意究竟何在?
当年你本就未曾停留,今日也并无回归。
这些言语似乎不合常理,暂且品尝白杨梅吧。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诗中通过对道人出山与归来的描绘,探讨了禅宗的哲学思想和修行境界。
"道人出山去,山色如死灰。白云不解笑,青松有馀哀。"
这一段表达了一种寂静而淡泊的情怀,仿佛连大自然也为之黯然失色,似乎在描绘一位禅修者出山时的景象和心境。
"忽闻道人归,鸟语山容开。神光出宝髻,法雨洗浮埃。"
而当这位道人归来时,自然界也随之生机勃勃,一切都恢复了生气,这里的“神光”和“法雨”更是暗示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
"想见南北山,花发前后台。寄声问道人,借禅以为诙。何所闻而去,何所见而回?"
诗人在此表达了对这位道人的好奇和向往,同时也通过“借禅以为诙”一句,流露出一种对深奥禅理的探索。
"道人笑不答, 此意安在哉。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最后,诗中描述了道人的笑而不答,以及一段似是深奥又自如的对话。这不仅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也展示了作者自己对于禅理和精神世界的理解与追求。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禅宗哲学中的“无住”思想,以及对超越凡尘、达观自在境界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