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戍出萧关,西行万里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海月(hǎi yuè)的意思:指月亮在海中倒映的景象,比喻虚幻、不实际的事物或人。
经年(jīng niá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时间
离颜(lí yán)的意思:指离开容貌美丽的人。
陇坂(lǒng bǎn)的意思:指陇西地区的崇山峻岭。
青海(qīng hǎi)的意思:指人或物的状态清新、纯洁,没有被外界所污染。
疏勒(shū lè)的意思:形容疏松、稀疏。
萧关(xiāo guān)的意思:形容边疆荒凉、人烟稀少的地方。
阴山(yīn shān)的意思:指遮蔽阳光的山,比喻阻碍或遮蔽人的前途或发展。
玉门(yù mén)的意思:指宝贵的机会或重要的关口
云霾(yún mái)的意思:指空气中的水汽和尘埃等颗粒物混合形成的浑浊气象现象。
- 鉴赏
这首《塞下曲(其三)》由明代诗人区大枢所作,描绘了边塞戍卒的艰苦生活与思乡之情。
首句“汉戍出萧关”,开篇即点明了故事背景,戍卒从萧关出发,踏上征途。接着,“西行万里艰”一句,直接揭示了戍卒面临的艰难旅程,万里之遥,路途险阻,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黄云霾陇坂,白日曀阴山。”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与恶劣。黄云遮蔽了陇坂,白日照不到阴山,形象地表现了边塞之地的荒芜与寒冷,同时也暗示了戍卒内心的孤独与压抑。
“疏勒经年往,玉门几岁还。”这里运用了典故,疏勒和玉门关都是古代边疆的重要地点,诗句表达了戍卒长期在外,远离家乡,不知何时能归的无奈与哀愁。
最后,“惟应青海月,常得照离颜。”这句话以青海月为喻,寄托了戍卒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希望。即使在遥远的边塞,只有那轮青海的明月,能够照亮他们思念家乡的面容,给予心灵一丝慰藉。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戍卒在边塞的艰辛生活与深沉的思乡之情,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边疆戍卒命运的深切同情与关注。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