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次行(cì xíng)的意思:指在某种情况下,次要的、不重要的事物或人。
戴角(dài jiǎo)的意思:指人被戴上角,比喻受到耻辱或受辱。
毛戴(máo dài)的意思:形容人的头发稀少或者光秃秃的样子。
披毛(pī máo)的意思:指人行为放荡不羁,纵情享乐,不拘束、不受约束。
取次(qǔ cì)的意思:取次指的是频繁地接连做事,形容行动迅速、连续不断。
日午(rì wǔ)的意思:指太阳正午时分,比喻事物达到最高点或最热闹的时候。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五峰(wǔ fēng)的意思:指山峰高耸,形成五个峰顶。比喻事物高大、繁多。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争知(zhēng zhī)的意思:争夺知识、追求学问。
披毛戴角(pī máo dài jiǎo)的意思:指人的形象特别夸张,装扮奇特,或者指人的行为举止特别嚣张、张扬。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慧远所作的《示化士(其一)》。诗人以奇特的形象描绘了一位修行者的生活状态。"披毛戴角学无生",形象地刻画出修行者可能模仿动物的形态,追求超脱生死的境界,即使外表粗犷,内心却致力于领悟佛法。"剑树刀山取次行"则暗示了修行过程中的艰难险阻,如同在充满利刃的环境中前行,考验着意志和决心。
"不向五峰吞栗棘"进一步强调了修行者的坚韧,他们不畏惧困难,不会轻易退缩,即使是面对难以消化的苦涩(栗棘),也坚持下去。"争知日午打三更"则揭示了修行生活的不规律和艰苦,夜晚三更还在努力,不知疲倦,表达了对佛道的执着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僧人释慧远对于修行道路的深刻理解和坚韧精神,具有强烈的禅意和教化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