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薛十七巨源》
《寄薛十七巨源》全文
宋 / 许景衡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茅屋西山曲,携书喜见过

别离岁月淹泊奈时何。

末俗浮诞斯文琢磨

后生馀力在,吾意已蹉跎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别离(bié lí)的意思:离别,分别

蹉跎(cuō tuó)的意思:指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浮诞(fú dàn)的意思:虚假、虚幻、不真实

后生(hòu shēng)的意思:指年纪较小或资历较浅的人。

见过(jiàn guò)的意思:见过表示曾经见到过或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情况。

茅屋(máo wū)的意思:指简陋的房屋或住所。

末俗(mò sú)的意思:指人品高尚,不受世俗之累。

山曲(shān qǔ)的意思:山曲是指山脉起伏曲折的地方。也可以比喻人生道路曲折艰险。

斯文(sī wen)的意思:文雅有礼貌,举止得体。

岁月(suì yuè)的意思:岁月指的是时间的流逝和年岁的变迁。它常用来表达人生的短暂和岁月的无情。

西山(xī shān)的意思:指朝西方的山,也比喻远离烦恼、忧虑的地方。

淹泊(yān bó)的意思:形容处境困难,无法自拔。

琢磨(zuó mo)的意思:琢磨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思考、探索和思索的过程。它表示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后获得的理解和洞察力。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许景衡所作,名为《寄薛十七巨源》。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薛十七巨源相聚于茅屋西山的情景,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态炎凉的感慨以及对友人学识修养的赞赏。

首句“茅屋西山曲,携书喜见过”,点明了相聚地点和方式,诗人带着书籍来到这曲径通幽的西山茅屋,与友人相会,心中满是喜悦。接下来,“别离惊岁月,淹泊奈时何”两句,诗人感叹时间如白驹过隙,分别后的日子里,岁月匆匆,自己漂泊在外,不知何时才能安定下来,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末俗皆浮诞,斯文肯琢磨”则揭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末俗指世俗风气,浮诞意为轻浮不实,斯文则是指传统学问和道德规范。诗人认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往往忽视了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和传承,而他本人却愿意花费心思去琢磨、学习,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追求。

最后,“后生馀力在,吾意已蹉跎”表达了诗人对年轻一代的期许以及对自己年华虚度的自责。他认为年轻人还有余力去学习和成长,而自己已经感到岁月的流逝,似乎在某些方面有所耽误或浪费。这种自我反思和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沉的人生态度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以及对时代变迁、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许景衡

许景衡
朝代:宋

许景衡(1072-1128),字少伊,人称横塘先生,温州瑞安白门人。生平奉公廉洁,刚直不阿,嫉恶如仇,忧国忧民,这些崇高节行一直为后人所赞赏,早在明末清初就被乡人尊崇为“瑞安四贤”之一。许景衡不仅是一代名臣和杰出的政治家,而且还是个学识渊博、精通古今的学者和诗人,是温州“元丰太学九先生”之一。著作有《横塘集》、《横山阁》、《池上》等。
猜你喜欢

诗偈·其一七八

行学非真道,徒劳神与躯。

千里寻月影,终是枉工夫。

不悟缘声色,当今学者疏。

但看起灭处,此个是真如。

(0)

诗偈·其一五七

智度本来如,众生病尽除。

又度作护法,一切入无馀。

过去恒沙佛,皆同此一途。

如能达此理,凡夫非凡夫。

(0)

诗偈·其二十四

惭愧好心王,生在莲华堂。

恒持般若剑,终日带浮囊。

常怀第一义,外国赖恩光。

五百长者子,相随归故乡。

(0)

日回禽影穿疏木,风递猿声入小楼。

(0)

寒溪·其七

溪老哭甚寒,涕泗冰珊珊。

飞死走死形,雪裂纷心肝。

剑刃冻不割,弓弦彊难弹。

常闻君子武,不食天杀残。

斸玉掩骼胔,吊琼哀阑干。

(0)

春秋战国门.楚惠王

芹中遇蛭强为吞,不欲缘微有害人。

何事免成心腹疾,皇天惟德是相亲。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张九成 阳枋 陈淳 杨芳灿 赵鼎臣 李吕 杨起元 毕仲游 张嗣纲 释元肇 孙绪 洪刍 陈霆 郑文康 郭翼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