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卖刀还买犊,谁知有裤本无襦。
- 拼音版原文全文
送 张 使 君 宋 /喻 良 能 桐 川 风 物 最 三 吴 ,刺 史 循 良 继 两 都 。但 见 卖 刀 还 买 犊 ,谁 知 有 袴 本 无 襦 。来 时 竹 马 迎 儿 辈 ,去 日 棠 阴 绕 舍 隅 。攀 断 车 辕 留 不 止 ,他 年 应 作 祖 张 图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不止(bù zhǐ)的意思:不仅仅;不止于此
车辕(chē yuán)的意思:指驾驭车辆的最前面的两匹马,也泛指主要的力量或关键人物。
风物(fēng wù)的意思:指风景、景色。
两都(liǎng dū)的意思:指两个都城,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两个政治中心。
去日(qù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已逝,不再回来。
三吴(sān wú)的意思:指吴地,即江苏省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地方。
他年(tā nián)的意思:他年指的是将来的某一年,一般用来表示将来的某个时刻或某个年份。
棠阴(táng yīn)的意思:指树荫下的凉爽之处,也比喻高官显贵的庇护。
无襦(wú rú)的意思:形容人的衣着简朴,不讲究外表。
循良(xún liáng)的意思:循循善诱,引导人向善的行为。
竹马(zhú mǎ)的意思:竹马是指小孩子之间以竹子做成的马玩具,比喻童年时代的纯真友谊。
作祖(zuò zǔ)的意思:指人们效仿祖先的行为和品质,成为后代学习的榜样。
- 翻译
- 桐川的风土人情最为三吴地区所独有,现任刺史像前任一样是优秀的官员。
只见人们卖刀换购小牛,却不知贫穷之家连裤子都没有,只有上衣。
孩子们骑着竹马迎接我,离开时家宅周围满是海棠树荫。
我攀着车辕不愿离去,希望将来这里能成为子孙后代的回忆之地。
- 注释
- 桐川:地名,指桐庐县。
三吴:古称长江下游江南地区的三个区域。
循良:品行良好,遵循法度。
两都:可能指前任刺史治理有方,如同都城的典范。
卖刀还买犊:形容当地经济活动,卖兵器换购耕牛。
无襦:暗示贫穷。
襦:短衣,古代平民的日常服装。
竹马:儿童游戏,用竹子做的马。
儿辈:孩子们。
棠阴:海棠树下的阴凉。
攀断:用力拉扯,舍不得离开。
车辕:车辆前端的横木。
祖张图:祖先传颂的佳话,寓意美好回忆。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喻良能所作的《送张使君》,通过对桐川(今浙江桐庐一带)风土人情的描绘,赞美了张使君的循良政绩。首句“桐川风物最三吴”,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和环境,暗示了张使君将赴任的地方是富庶而美丽的江南地区。
第二句“刺史循良继两都”,进一步赞扬张使君的品行,说他像古代的贤良刺史一样,接续了京都的美德。"两都"可能指的是历史上重要的行政中心,这里暗指张使君有治政的才能。
第三、四句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当地百姓的生活变化:“但见卖刀还买犊,谁知有裤本无襦。”这反映了张使君到任后,百姓生活改善,不再需要卖武器换生活必需品,而是开始购买家畜,连衣着也从无到有,侧面烘托了他的政绩。
第五、六句回忆张使君到来时的情景:“来时竹马迎儿辈,去日棠阴绕舍隅。”竹马游戏和棠阴环绕的场景,描绘了孩子们的欢乐和乡邻的和睦,表达了对张使君带来和谐氛围的怀念。
最后一句“攀断车辕留不止,他年应作祖张图”,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人们对张使君的不舍和期待,希望他的政绩能被后人长久铭记,如同祖辈流传的佳话。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深情的笔触,赞扬了张使君的政绩和人望,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踏车行
田夫踏车如踏弩,田妇踏车心更苦。
老天不雨将奈何,稻陇看看作焦土。
我行见此三叹息,欲助农忙恨无力。
假令一旱似往年,岂独忧贫复忧贼。
我虽七尺金紫身,圣恩许作归耕人。
诗书不了糊口计,与尔将来同苦辛。
击鼓扬旗祷神福,且莫先忧食无粥。
贤侯恤民天所怜,好雨时来岁还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