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
别来六七年,只恐白日飞。
白猿(bái yuán)的意思:指无知无识的人,也用来形容愚昧无知的人。
白石(bái shí)的意思:指纯洁无暇、无瑕疵的石头。
白日(bái rì)的意思:指白天、日间。也可用来形容事情明摆着的、显而易见的。
别来(bié lái)的意思:不要再来
打门(dǎ mén)的意思:指用力敲门或敲击门扉,也可引申为突然出现或突然发生某种情况。
丹桂(dān guì)的意思:丹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成语,意指美好的事物或人物。它象征着高雅、美丽和荣耀。
地炉(dì lú)的意思:地下的炉子,比喻隐藏的机密地点。
方始(fāng shǐ)的意思:方才开始
桂花(guì huā)的意思:桂花是指桂树开花的香气,比喻美好的事物或人。
红泉(hóng quán)的意思:红色的泉水。形容水色鲜红的泉水。
华滋(huá zī)的意思:形容文采华丽、富有滋味。
开地(kāi dì)的意思:开垦荒地,开辟新土地。
老人(lǎo rén)的意思:指年纪大的人,尊称老年人。
妙诀(miào jué)的意思:指极其巧妙的方法或技巧。
三两(sān liǎng)的意思:指数量不多,大约是三到五个。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生华(shēng huá)的意思:指事物迅速发展、蓬勃兴盛。
所为(suǒ wéi)的意思:所做的事情;行为;举动
恬澹(tián dàn)的意思:
亦作“ 恬憺 ”。同“ 恬淡 ”。清静淡泊。 汉 王符 《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汉 王充 《论衡·定贤》:“恬憺无欲,志不在於仕;苟欲全身养性为贤乎?是则 老聃 之徒也。” 宋 曾巩 《徐干<中论>目录序》:“ 魏文帝 称 干 怀文抱质,恬澹寡欲。” 清 冯桂芬 《常熟叔岩曾君墓表》:“君素恬澹,春官屡荐不中第,遂絶意进取。” 章炳麟 《俱分进化论》:“吾尝读 赫尔图门 之宗教哲学矣,其説曰,有恶根在必有善根,若恬憺无为者,其善根亦必断絶。”
头骨(tóu gǔ)的意思:指人的头部骨骼,也比喻人的生命。
微妙(wēi miào)的意思:形容事物细小而精致,含有微妙之处,也指事物的变化或情感的微妙差异。
葳蕤(wēi ruí)的意思:形容花草茂盛、繁华的景象。
无所(wú suǒ)的意思:没有任何地方
瑶草(yáo cǎo)的意思:指美丽而稀有的草木。
婴儿(yīng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刚出生的婴儿。
月上(yuè shàng)的意思:指夜晚时分,月亮升起到中天的时候。
旨趣(zhǐ qù)的意思:指事物的目的和乐趣。
中时(zhōng shí)的意思:指时间的中间部分,也表示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个阶段。
煮白石(zhǔ bái shí)的意思:指做无用功,白费力气。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山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忆在山中时,丹桂花葳蕤。红泉浸瑶草,白日生华滋。" 这几句从记忆中唤起了山中生活的情景,丹桂盛开,红泉流过,白日照耀,这些都是对自然之美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深厚的感情。
"箬屋开地炉,翠墙挂藤衣。看经竹窗边,白猿三两枝。" 箬屋的地炉温暖而舒适,翠绿的藤蔓装饰着房舍,竹窗旁边研读经书,白猿悠闲自得,这些都是山中生活的宁静与安逸。
"东峰有老人,眼碧头骨奇。种薤煮白石,旨趣如婴儿。" 老人在东峰,眼睛清澈,头发如同古董一样令人惊叹。他种植薤菜,用白石烹煮,生活简单而纯粹,就像孩童般的天真无邪。
"月上来打门,月落方始归。授我微妙诀,恬澹无所为。" 月亮时分才敲开心灵之门,月落时分才能回归自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超然物外的心境。
"别来六七年,只恐白日飞。" 六七年过去了,只担心光阴流逝,这里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珍惜每一刻宁静时光的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山中生活的细腻描写,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高洁情操和清净心灵。
万方英杰集桥门,作么吾州不数人。
之子独携一方策,短檠以外四无邻。
岁云暮矣犹为客,归去来兮未立身。
待上六鳌头上立,还家藉手拜双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