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皴皮(cūn pí)的意思:形容人的皮肤因劳累或年老而皱纹纵横。
雕俎(diāo zǔ)的意思:指高级官员的职位和权力。也用来形容管理、掌握大权的人。
端如(duān rú)的意思:形容言辞严肃,态度庄重,举止端正。
妃子(fēi zǐ)的意思:妃子是指皇帝的妃嫔,也泛指官员的妻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妻子。
父祖(fù zǔ)的意思:指祖辈,即父亲和祖父。也用来形容祖上的功绩和家族的根基。
膏乳(gāo rǔ)的意思:指财物丰厚,生活富裕。
海滨(hǎi bīn)的意思:指海边或沿海地区。
可否(kě fǒu)的意思:表示询问是否可以或接受或拒绝某事物
累累(lěi lěi)的意思:形容数量多到不可胜数或积累到极大的程度。
荔支(lì zhī)的意思:形容人或事物表面看似光鲜亮丽,实际上却空洞无物、不可靠。
流膏(liú gāo)的意思:形容极其富有。
弄色(nòng sè)的意思:指以各种手段追求色情、淫荡的生活。
龙眼(lóng yǎn)的意思:形容人的眼睛明亮有神,也可以形容事物呈现出活泼、生动的样子。
蛮荒(mán huāng)的意思:指原始、未开化的状态,形容荒凉、荒芜。
琪树(qí shù)的意思:指非常美丽的树木,形容事物美好、出色。
桃李(táo lǐ)的意思:指学生或后辈,也泛指学问、才能等。
同父(tóng fù)的意思:同一个父亲所生的兄弟姐妹,也可指同一个父亲所生的儿子。
图经(tú jīng)的意思:指根据经验和智慧来解决问题或处理事务。
未易(wèi yì)的意思:指事物未经改变或未经易变,保持原状。
未尝(wèi cháng)的意思:从来没有尝过,表示从未经历过某种事物或感受。
西海(xī hǎi)的意思:指西方的大海,也用来比喻远离家乡、离别的地方。
星陨(xīng yǔn)的意思:指星星从天空中坠落,比喻人才或者名望的消失。
幸免(xìng miǎn)的意思:避免遭受不幸或灾祸。
玄圃(xuán pǔ)的意思:指经验丰富、学问渊博的人。
异出(yì chū)的意思:指与众不同,与常人不同。
一一(yī yī)的意思:逐个、一个一个地;按顺序、依次。
一流(yī liú)的意思:指在某个领域或方面具有极高水平或出类拔萃的品质。
玉食(yù shí)的意思:指吃得很好,享受美食。
珠还(zhū huán)的意思:指珍贵的东西被失而复得,比喻重要的人或物被找回或恢复。
- 注释
- 异出:不同源。
同父祖:同宗。
甘与橘:比喻龙眼和荔枝的甘甜。
相可否:判断优劣。
西海滨:指海外地区。
琪树:珍奇的树木。
玄圃:仙境般的园林。
累累:果实繁多。
流膏乳:形容汁液丰富。
图经:古代地图或地理记载。
玉食:珍贵的食物。
弄色:展示色彩。
雕俎:雕刻装饰的案几。
蛮荒:偏远荒蛮之地。
妃子:古代对皇后的尊称,此处可能暗指杨贵妃。
- 翻译
- 龙眼和荔枝,虽不同源却同宗。
就像甘甜的柑橘,难以轻易判断优劣。
奇异啊,西方海滨之地,珍奇的树丛排列在仙境般的园林。
果实累累如桃李,流淌着甜蜜的汁液。
坐着似乎怀疑是星辰坠落,又担心是珍珠回归海滨。
古籍中未曾详细描述,如此美食难以计数。
唯独它们让皮皱起,色泽斑斓地装饰在雕刻的案几上。
荒蛮之地不因你而蒙羞,幸亏未被贵妃沾染污名。
-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廉州的龙眼与荔枝之间的比较,以及对其独特风味和美丽外观的赞赏。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充分展现了作者苏轼在自然物象鉴赏上的细腻情感。
“龙眼与荔支,异出同父祖。”开篇即以比喻手法,通过对龙眼和荔枝的比较,表达它们虽然同源却各有特色。"端如甘与橘,未易相可否"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差异,这里的“甘”可能指的是某种甜美的果实,而“橘”则是指橙子类的果物,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水果,但各有所长,不可相提并论。
"异哉西海滨,琪树罗玄圃。累累似桃李,一一流膏乳。"这里的“西海”可能是指某个遥远的地方,而“琪树”则是珍贵的树木,“玄圃”则是一片神秘的园地。这几句通过对龙眼生长环境和外观的描绘,强调了它们的珍贵与独特。"累累似桃李"形容果实繁多如同桃子和李子的样子,而“一一流膏乳”则形容每一个果实都充满了像奶酪般细腻甘美的汁液。
"坐疑星陨空, 又恐珠还浦。图经未尝说,玉食远莫数。"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龙眼珍贵特性的赞叹,甚至怀疑这样的美景是否真实存在,如同天上的星辰陨落,又担心这种如珍珠般的美好会突然消逝。"图经未尝说"表明这在传统的记载中是没有先例的,而“玉食远莫数”则形容龙眼的滋味,如同玉石一般纯净,且难以用言语来描述其美妙。
"独使皴皮生,弄色映雕俎。蛮荒非汝辱,幸免妃子污。"最后几句描写了龙眼的外观特点,如同经过岁月洗礼后的古朴表皮,而内里却是色泽鲜明如同雕刻般精美。"蛮荒非汝辱"意味着这种自然之物并未受到任何污染,而“幸免妃子污”则进一步强调了其清洁无暇,甚至可以与古代的皇后相提并论。
整首诗通过对比、想象和赞美的手法,不仅展现了龙眼的外形之美,更重要的是传达了它的味道之独特。苏轼在此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感官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他对自然界中珍奇事物的热爱与尊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通嗣法书僧归隆兴
一千馀里路,知为尔师行。
晚峤踏云影,春江闻浪声。
相逢知有约,又别似无情。
莫话传衣事,北宗人恐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