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攲眠石影,树长蚀藤根。
晚羡栖猿鸟,春来问子孙。
这首诗《岁月》由宋代诗人谢翱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慨。
首句“岁月记不得,曾行此处村”,以一种超脱的视角,暗示时间的流逝与记忆的模糊,曾经的足迹已难以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清晰的印记。接着,“日攲眠石影,树长蚀藤根”两句,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日落时分,阳光斜照在石头上,形成斑驳光影,而树木与藤蔓相互缠绕,岁月侵蚀着一切的景象,暗喻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永恒。
“晚羡栖猿鸟,春来问子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晚霞中的猿鸟似乎在享受着宁静的夜晚,而春天的到来则让人不禁思考生命的传承与延续,子孙后代的繁衍与成长。这两句将自然界的生物与人类的生命循环相联系,引发人们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最后,“劳生空可说,不是欲忘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劳碌一生,有许多话想说,但最终却选择沉默,或许是因为世事沧桑,人生百态,已经无需多言,或是因为面对无常与不可知,言语显得苍白无力。这句诗以一种含蓄而深沉的方式,揭示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生命、时间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邃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