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动四砌,垣牖化为坡。
吾苗安可保,所望则已多。
陂池(bēi chí)的意思:指泥沙淤积、水草丛生的池塘,比喻人的思想固执、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不霁(bù jì)的意思:不消散、不消失,指云彩不散。
常愿(cháng yuàn)的意思:常常希望或期望某种事情能够实现或达成。
藩篱(fān lí)的意思:指用来限制或保护某种事物的界限或规则。
既已(jì yǐ)的意思:已经,已经发生或完成。
饥渴(jī kě)的意思:形容渴望、迫切希望得到某种东西。
理则(lǐ zé)的意思:理智是行为的准则,遵循道理做事。也指遵守法律法规、道义准则。
林木(lín mù)的意思:指树木丛生、茂盛的样子。
奈何(nài hé)的意思:表示无法改变或无法逃避的局面或境遇。
贫贱(pín jiàn)的意思:形容贫穷和贱贫的状态。
其奈(qí nài)的意思:表示无法忍受或无可奈何的心情。
青山(qīng shān)的意思:指山脉或山岭,也可用来形容山色葱翠、景色美丽。
四围(sì wéi)的意思:指周围的环境或者事物。
所望(suǒ wàng)的意思:指所期望、所希望的事物。
蛙声(wā shēng)的意思:指平凡而不起眼的声音或言语。
一家(yī jiā)的意思:指整个家庭,也可指一个行业或组织的全部成员。
霪雨(yín yǔ)的意思:指大雨连绵不断的样子。
原隰(yuán xí)的意思:原始的泥土,比喻本质纯朴、未经污染的品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面对连绵不断的阴雨,宅居中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首句“霪雨侵我宅”,直接点明了环境的恶劣,雨水侵袭着诗人的住所,暗示了一种压抑与无奈。接着,“不霁其奈何”表达了对雨天无法结束的忧虑和无助。
“蛙声动四砌,垣牖化为坡。”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雨后蛙鸣的景象,以及雨水使得墙壁和窗户变得如同斜坡,形象地展现了雨势之大。通过“藩篱既已撤,林木成一家”的描述,诗人将自然界的破坏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原本的界限被雨水冲刷得模糊不清,仿佛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青山匝四围,原隰潴陂池。”描绘了雨后四周青山环绕,低洼地带积水成池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恢弘。然而,这样的美景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于农田受损、庄稼可能遭受损失的担忧。“吾苗安可保,所望则已多。”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作物安全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丰收的渴望。
最后,“常愿无饥渴,贫贱理则宜。”诗人表达了希望人们能够过上没有饥饿和渴求的生活,即使在贫贱中也应保持平和的心态。这不仅是对个人生活的美好愿望,也是对社会和谐的一种期盼。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忧虑、无奈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敏感和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大山小山芙蓉开,云气远从天目来。
东风吹散凤城雪,一夜江水青于苔。
借问舟行向何处,马卿明日朝天去。
杏园花满曲江春,幽谷莺迁上林树。
方今玉堂皆钜公,手把刀尺青云中。
神龙出河龟出洛,千载复见明良逢。
马卿此行当努力,射策彤庭期第一。
龙门夺得锦袍归,先遣双鱼寄消息。
炮车云兴大风作,收帆夜傍沙洲泊。
春阴遮断蛾眉亭,不见蛾眉镜中落。
欲吊开元李谪仙,锦袍一去三千年。
如何古时月,不照今人船。
自从捉月上天去,不知月落归何处。
月照人间无古今,江流不断天沈沈。
乾坤清气古亦少,大雅遗音向谁道。
白也明朝知我来,放出蛾眉翠如扫。
吾闻古有穆天子,八骏西行日千里。
何年下浴瑶池泉,满背落花飞不起。
月氐贡入光明宫,天闲十二皆春风。
东方小儿拍手笑,曾识昆崙千岁红。
白玉凿蹄金络脑,一点明霞落烟草。
征南将军天上来,时人称是真龙媒。
房星照地春如海,会见论功朝玉台。
公无渡河,河流如雪山,出门滔天行路难。
公不听妾语,被发徉狂向何许。
公今渡河妾无主,妾弹箜篌泪如雨。
公无渡河,水有鼋鼍。公今欲渡,妾当奈何。
公无渡河,水有蛟龙。公今欲渡,妾安所从。
陆则有车,水则有舟。公今溺流,妾弹箜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