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财赋(cái fù)的意思:指财富和福气。
抽簪(chōu zān)的意思:抽出簪子,指摘除官职或撤销爵位。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感来(gǎn lái)的意思:指感觉来了,形容突然产生某种感觉或意识。
减膳(jiǎn shàn)的意思:减少饭菜的份量,指节省用餐的习惯和精神。
教养(jiào yǎng)的意思:教育和培养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
频年(pín nián)的意思:频繁地、屡次地、连年地
清朝(qīng cháo)的意思:指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存在于1644年至1912年间。
圣虑(shèng lǜ)的意思:深思熟虑、慎重考虑
万方(wàn fā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地域或范围。
西北(xī běi)的意思:指方向为西北,也用来形容坚定不移的意志和勇敢向前的精神。
一统(yī tǒng)的意思:统一、统治全国或某个地区
遭际(zāo jì)的意思:遭遇困境或不幸的经历
转输(zhuǎn shū)的意思:指转移、传递信息或物品。
-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朝末年社会经济与政治的复杂状况。首联“西北频年值岁凶,东南财赋半成空”描绘了当时全国多地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导致东南地区的财富几乎耗尽的情景。颔联“万方一统虽遭际,斗米三钱尚未逢”指出尽管国家表面上统一,但百姓生活依然困苦,粮食价格高昂,普通民众难以承受。
颈联“减膳共知劳圣虑,转输谁复念民穷”表达了对皇帝勤俭节约的赞许,同时也揭示出官员们在关注国家财政的同时,却忽视了底层民众的贫困现实。尾联“感来便欲抽簪去,恐负清朝教养□”流露出诗人对于社会现状的深切忧虑,以及想要辞官归隐,却又担心辜负朝廷教育之恩的矛盾心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明代晚期的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体现了诗人对国家治理和民生问题的深刻思考。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琅琊书屋为石秀才赋
醉翁去来三百年,琅琊山水仍依然。
林芳谷秀谁管领,石家书屋僧庐偏。
主人读书少谐俗,文章往往追古贤。
山中风月足吟弄,世上富贵从推迁。
连连冈阜拥檐牖,郁郁竹树留风烟。
晴猿昼啼白云下,独鹤夜叫长松巅。
冥搜得意或拊几,感慨双涕时沦涟。
悠悠宁逐蠹鱼尽,兀兀已觉筌蹄捐。
君不见玉屏峰南瑁湖上,我家旧屋临清涓。
绿萝摇春拂窗户,纸屏竹几清且便。
十年栖迟不谓好,一日怅望空云天。
终南少室非我有,东华尘土劳鞍鞯。
劝君及时须行乐,豪杰未有终林泉。
毕府丞父母同寿
高槐荫庭风日清,花罗剪春香雾轻。
金屏翠帷尊两楹,门前车马来倾城。
美人一双弹玉筝,双歌南飞献长生。
凤雏衔书仪帝廷,紫鸾诏书天与荣。
瑶环涓秀瑜珥晶,书香三世连科名。
膝前拜舞綵衣明,人间此乐岂易并。
愿吹济水添瑶觥,灵椿不凋萱不零,年年珠履花间迎。
种桂花
桂花分种出蟾宫,柯叶虽异根荄同。
移来植向万仞峰,天高地阔风露浓。
柯如碧琅玕,织网罥出波涛寒。
叶如蓝田玉,金刀刻成光煜煜。
吴刚有斧不敢侵,买臣睥睨停讴吟。
月来清影亦萧瑟,雨后绿叶常阴森。
我昔游广寒,面受嫦娥诀。
世间兰麝竟纷纷,天香自与凡花别。
便须和本移,不必凌风折。
眼明见此秋风前,已觉身在青云边。
还将两袖黄金粟,散作奇香遍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