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骡苦瘦民骡肥,官车苦敝民车泽。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鞭策(biān cè)的意思:鞭策指督促或激励别人,推动他们取得进步或完成某项任务。
不择(bù zé)的意思:不挑选,不选择
出没(chū mò)的意思:指人或事物在某个地方频繁出现或活动。
到时(dào shí)的意思:指到了指定的时间或到了某个特定的时刻。
冻雪(dòng xuě)的意思:形容天气寒冷,雪地结冰。
敦煌(dūn huáng)的意思:敦煌是指中国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的简称,也指敦煌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是中国著名的古代艺术宝库,以其精美的壁画和雕塑而闻名于世。
官车(guān chē)的意思:指官员所乘坐的车辆。
关里(guān lǐ)的意思:指事情或问题的关键所在,关键所在的地方。
瀚海(hàn hǎi)的意思:指广阔无边的海洋,比喻非常广大或无边无际的事物。
花门(huā mén)的意思:指妻子的家庭,也泛指妻子的家属。
或者(huò zhě)的意思:表示两种或多种可能性之间的选择关系,相当于“或”、“要么”。
艰难(jiān nán)的意思:形容事情困难,不容易完成。
尽日(jìn rì)的意思:整天,一整天
军用(jūn yòng)的意思:用于军事目的的
千万(qiān wàn)的意思:表示强调或劝告,要注意或务必做某事。
千钧(qiān jūn)的意思:形容重量或力量极大。
去日(qù rì)的意思:指过去的时光已逝,不再回来。
热风(rè fēng)的意思:形容言辞慷慨激昂,气势磅礴,有激情和热情。
戎菽(róng shū)的意思:指战争中被掳掠的财物,也指被强盗抢走的财物。
三伏(sān fú)的意思:指夏季的三个“伏天”,即初伏、中伏和末伏。
山关(shān guān)的意思:山关指山区的关隘,也用来比喻重要的关口或难以逾越的阻碍。
深秋(shēn qiū)的意思:指秋季深入,表示时间已经进入秋季的深处。
食粮(shí liáng)的意思:指吃饭的事情,也可指生计、生活所需的食物。
四分(sì fēn)的意思:指平分、均分。
迢递(tiáo dì)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行程漫长。
万石(wàn dàn)的意思:万石指的是数量很大的石头,也用来形容数量很多的粮食、货物。
伊吾(yī wú)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相互依存,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阴山(yīn shān)的意思:指遮蔽阳光的山,比喻阻碍或遮蔽人的前途或发展。
踯躅(zhí zhú)的意思:犹豫不决,迟疑不前
- 鉴赏
这首《南运粮行》由清代诗人施补华创作,描绘了古代大规模运输粮食的艰辛与复杂性。诗中通过对比官民的物资分配和运输条件,展现了当时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均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种种困难。
首句“四分戎菽六胡麦,关里储粮千万石”以数字开篇,形象地描述了边疆地区粮食储备的庞大数量,同时也暗示了粮食的来源多样,既有用于军事用途的粮食(戎菽、胡麦),也有关内的大量储备。
接着,“迢递输军用百车,山关尽日闻鞭策”描绘了运输粮食的艰难路程,车辆穿梭于崇山峻岭之间,马匹的嘶鸣声在山间回荡,表现了运输过程的劳苦与漫长。
“官骡苦瘦民骡肥,官车苦敝民车泽”通过对比官民的运输工具,揭示了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公,官府的运输工具因长期使用而变得破旧不堪,而百姓的车却相对保持良好状态,反映了当时社会贫富差距的现实。
“民车已过伊吾西,官车踯躅敦煌碛”进一步展示了运输路线的广阔与艰险,从伊吾西至敦煌碛,路途遥远且地形复杂,官车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步履维艰。
“热风瀚海百疫生,冻雪阴山三伏积”则描绘了沿途恶劣的自然环境,沙漠中的酷热、雪山上的严寒以及可能伴随的疾病,增加了运输的难度和风险。
“运粮人畜还食粮,去日千钧到时百”强调了运输过程中人畜消耗巨大,原本运出的粮食在途中被大量消耗,最终到达目的地的数量远少于出发时的预期。
最后,“花门出没昭莫多,更恐饥来肉不择”表达了对前方战事的担忧,担心粮食短缺可能导致士兵在饥饿时不顾一切地寻找食物,甚至包括食用战马,体现了战争背景下粮食运输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艰难暂饱古城军,深秋或者粮因敌”总结了运输的艰辛,虽然暂时满足了军队的需求,但随着季节的变化和敌情的发展,粮食供应仍面临不确定的风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对比,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在物资运输尤其是粮食运输方面的挑战与困境,以及其中蕴含的社会不平等现象。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叠山先生北行
流落崎岖二十年,几回洒血杜鹃前。
一双芒屦乾坤窄,万古丹心日月悬。
案上灵龟元不食,樊中孤鹤且安眠。
逃名不得名终在,行止非人亦有天。
水调歌头·其一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