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存顶神咒,至语未曾分。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长廊(cháng láng)的意思:指非常长的走廊或通道。
斗文(dòu wén)的意思:指争辩或辩论的文辞激烈、激烈辩论。
咄咄(duō duō)的意思:形容气势威严,态度强硬。
风云(fēng yún)的意思:风云指的是风云变幻,形容世事变化快速,多用来形容人物的兴衰或事物的变迁。
梦寐(mèng mèi)的意思:梦寐是指在梦中或者在睡眠中的时候都在想着某个人或者某个事情。
菩提(pú tí)的意思:指佛教中的菩提树,比喻佛法的真理和智慧。
世人(shì rén)的意思:指世界上的人;所有的人。
天垂(tiān chuí)的意思:指上天降下来的恩赐或祥瑞,也表示天意或天命。
未曾(wèi céng)的意思:从未、从来没有
星斗(xīng dǒu)的意思:指星星闪烁的样子。比喻光彩照人,才华出众。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 鉴赏
这首诗名为《咄咄》,是明代诗人郑善夫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邃的画面,通过对“长廊”、“菩提路”和“星斗文”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氛围。
首句“咄咄长廊下”,以“咄咄”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追问与质疑的氛围,引人思考。接着,“倡歌谁为闻”一句,将视线从外在的景象转向内在的情感,提出疑问:在这悠长的长廊之下,是谁在歌唱,又有谁能听见这歌声?这一问,不仅揭示了诗人对孤独与共鸣的思考,也暗示了诗歌主题的深层含义。
“世人皆梦寐,之子独风云”两句,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反思。世人或许都在追逐着各自的梦寐,但只有“之子”(这里指诗人自己或理想中的个体)能够像云一样自由飘逸,如风一般无拘无束。这种对比,既是对现实束缚的讽刺,也是对自由精神的向往。
“土净菩提路,天垂星斗文”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精神追求的描绘。在诗人眼中,纯净的土地象征着心灵的净土,而“菩提路”则指向了精神成长与觉悟的道路。同时,“天垂星斗文”则以星空的壮丽比喻精神世界的广阔与深邃,暗示了追求精神境界的无限可能。
最后,“犹存顶神咒,至语未曾分”两句,收束全诗,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对终极真理的探索。这里的“顶神咒”可能指的是某种超越世俗的信仰或精神力量,而“至语未曾分”则意味着对于真理的追寻永无止境,即使已经触及到了某些层面,但真正的答案依然未知,需要不断地探索与领悟。
整体而言,这首《咄咄》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精神自由与真理追求的渴望,以及对现实世界中束缚与梦想之间矛盾的深刻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扫花游/扫地游·其一夹钟商西湖寒食
冷空澹碧,带翳柳轻云,护花深雾。艳晨易午。
正笙箫竞渡,绮罗争路。骤卷风埃,半掩长蛾翠妩。
散红缕。渐红湿杏泥,愁燕无语。乘盖争避处。
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恨春太妒。
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酹入梅根,万点啼痕暗树。
峭寒暮。更萧萧、陇头人去。
水调歌头
今夕出佳月,银汉泻高寒。
风缠云卷,转觉天陛玉楼宽。
疑是金华仙子,又喜经年药就,倾出玉团团。
收拾江河影,都向镜中蟠。横霜笛,吹明影,到中天。
要令四海瞻望,千古此轮安。
何岁何年无月,唯有谪仙著语,高绝不能攀。
我欲唤空起,云海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