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襄 州 献 卢 尚 书 唐 /姚 鹄 立 事 成 功 尽 远 图 ,一 方 独 与 万 方 殊 。藩 臣 皆 竞 师 兵 略 ,相 国 今 多 揖 庙 谟 。礼 乐 政 行 凋 弊 俗 ,歌 谣 声 彻 帝 王 都 。即 随 凤 诏 归 何 处 ,只 是 操 持 造 化 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弊俗(bì sú)的意思:指陈旧、不合时宜的习俗或风尚。
兵略(bīng lüè)的意思:指军事策略和战略。
操持(cāo chi)的意思:指负责处理事务、安排事宜的能力和方法。
成功(chéng gōng)的意思: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帆风顺。
帝王(dì wáng)的意思:指君主、国王或皇帝,也指统治者的权势和威严。
凋弊(diāo bì)的意思:指事物逐渐衰败、凋零的状态。
藩臣(fān chén)的意思:指在封建社会中依附于君主的地方官员。
凤诏(fèng zhào)的意思:指皇帝的旨意或命令。也用来形容非常重要的指示或指令。
歌谣(gē yáo)的意思:歌谣是指一种流传民间的短诗歌形式,用于传递特定的信息或故事。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乐政(lè zhèng)的意思:指政府行政清廉、公正无私,为人民谋福祉,使人民得到安乐的政治。
立事(lì shì)的意思:立即行动,迅速处理事务。
礼乐(lǐ yuè)的意思:礼乐是指传统的礼仪和音乐。它代表了古代中国人重视礼仪和音乐的文化传统。
庙谟(miào mó)的意思:庙谟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庙指庙堂,谟指谋略。庙谟的基本含义是指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政策的制定过程,也可以指代智慧的谋略和计谋。
师兵(shī bīng)的意思:师徒之间相互尊敬、相互依靠,互相帮助的关系。
万方(wàn fāng)的意思:形容广阔无边的地域或范围。
王都(wáng dōu)的意思:指国家的首都或者权力中心。
相国(xiàng guó)的意思:相国是中国古代官职的一种,指的是辅佐君主的高级官员。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出众,有能力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一方(yī fāng)的意思:一方指一个地区或一个人。
远图(yuǎn tú)的意思:远见卓识,具备长远的眼光和计划。
造化(zào huà)的意思:指人事物的变化或转变,特指突然发生的变故或意外情况。
造化炉(zào huà lú)的意思:指能够创造奇迹或改变命运的地方。
- 注释
- 立事:规划事业。
远图:长远计划。
一方:某个人或势力。
万方:各方、众多。
藩臣:地方诸侯。
师兵略:学习军事策略。
揖庙谟:遵循朝廷决策。
礼乐政行:推行礼仪音乐。
凋弊俗:颓废风俗。
歌谣声彻:歌声响彻。
帝王都:皇都。
凤诏:皇帝的命令。
造化炉:比喻掌控世界的力量。
- 翻译
- 他规划长远,追求卓越,与众不同。
各地诸侯争相学习他的军事策略和治国方略,宰相如今多遵循朝廷的决策。
推行礼仪音乐,改革颓废风俗,歌声传遍皇都。
随着凤凰诏书召唤,他将去往何方?只因他掌握着塑造世界的力量。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襄州为官时的壮丽场景和其个人的超凡抱负。开篇“立事成功尽远图,一方独与万方殊”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治理之邦的自信和远大的规划,显示出一种不甘平庸、欲成一番伟业的情怀。
接着,“藩臣皆竞师兵略,相国今多揖庙谟”展示了一个军事与政治并重的时代背景,其中“藩臣”指边疆守将,他们都在学习和讨论战争策略,而“相国”则是对掌管国家大事者的尊称,“揖庙谟”意味着他们多次召集朝堂会议,讨论国家大计。这里展现了诗人作为朝臣的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第三句“礼乐政行凋弊俗,歌谣声彻帝王都”则反映出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颓势,“礼乐政行”指的是古代理想中的政治与文化制度,但这些制度在现实中已经出现了衰败,“凋弊俗”意味着世道的衰微。而“歌谣声彻帝王都”则显示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怀念和赞美之情,尽管时代变迁,但是历史的辉煌依旧在人们心中回响。
最后两句“即随凤诏归何处,祗是操持造化炉”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这里的“凤诏”通常指皇帝的诏书,“即随凤诏”意味着诗人可能因为某种原因不得不离开襄州返回朝廷。而“祗是操持造化炉”中的“祗是”是一种转折词,用以表达一种无奈或顺从之情态,后面的“造化炉”则是古代道教炼丹求长生之器,比喻诗人在仕途上的修行与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襄州官场生活的描绘,以及个人对历史文化的眷恋和个人的命运思考,展现了一个唐代士大夫的理想与现实、抱负与无奈。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曾裘父
交旧间何阔,能来浃日留。
还寻佳橘颂,惜别仲宣楼。
探古书盈屋,忧时雪满头。
绝思黄阁老,招隐意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