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子(bàn zǐ)的意思:指儿子。
边事(biān shì)的意思:指不关心、不在意的事情。
不是(bú shì)的意思:表示否定、不属实或不符合实际
何曾(hé zēng)的意思:表示事物已经过去,不再存在或不再发生。
起时(qǐ shí)的意思:指事物开始或发展的时候。
求实(qiú shí)的意思:追求真实,注重实际,不虚假或虚幻。
识取(shí qǔ)的意思:识别并取得。
师言(shī yán)的意思:师傅的教导和言谆意重。
搜求(sōu qiú)的意思:努力寻找、追求某种信息或知识。
外边(wài biān)的意思:指在某个地方的外面或边缘,也可表示离开某个地方。
文字(wén zì)的意思:指书面语言,也指文字的能力和技巧。
无生(wú shēng)的意思:指没有出生或没有生命,也可指没有生活情趣或没有生气。
夜半(yè bàn)的意思:指夜晚的中间时刻,也引申为事情的最关键或最紧要的时刻。
有无(yǒu wú)的意思:指有与无,存在与不存在的对立关系。
祖师(zǔ shī)的意思:祖先的师傅,指某一领域的创始人或权威人物。
作意(zuò yì)的意思:用心去思考或琢磨,表示思考或思索的意思。
- 鉴赏
这首诗《十二时颂(其十一)》由南北朝时期的宝志所作,以独特的禅宗风格探讨了生死与存在之间的奥秘。
“夜半子,心住无生即生死。” 开篇即以深夜为背景,暗示内心的探索在寂静中更为深刻。诗人提出,当心灵安住于无生的状态时,生死的概念便不再存在,揭示了一种超越世俗生死观的境界。
“生死何曾属有无,用时便用没文字。” 这两句进一步阐述,生死并非固定的存在或不存在,而是随着使用情境的不同而变化。没有固定的定义或文字可以完全描述,强调了体验和实践的重要性。
“祖师言,外边事,识取起时还不是。” 引用祖师的话,指出外界的事物和现象并非生死的关键,真正的理解在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和起始之时。这反映了禅宗中对现象背后本质的追求。
“作意搜求实没踪,生死魔来任相试。” 最后两句表达了即使在刻意寻找真理的过程中,也难以捕捉到其踪迹。面对生死的挑战,诗人认为应保持一种开放和接纳的态度,让真理自然显现,而非强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生死观念,探寻内在的真理与存在的意义。它不仅展示了宝志大师对禅宗智慧的深刻领悟,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索。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