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怀三十四首·其十》
《咏怀三十四首·其十》全文
明 / 王廷陈   形式: 古风

民食刍豢,䲭鸢甘臭陈。

西子岂不都,鱼鸟不见亲。

万类殊所嗜,物岂慕非伦。

箕毕各有好,况此世上群。

情欲孰为正,参差何可均。

黜智任自然悠悠天真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不见(bú jiàn)的意思:不再见到,失去联系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刍豢(chú huàn)的意思:指贫贱和富贵之间的差别。

箕毕(jī bì)的意思:形容事物互相配合、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见亲(jiàn qīn)的意思:指亲戚互相见面、亲近、交往。

民食(mín shí)的意思:指百姓的饮食,也表示人民的生活状况。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情欲(qíng yù)的意思:情感无法自控,无法自拔

世上(shì shàng)的意思:指世界上、人间中。表示整个世界、人间。

天真(tiān zhēn)的意思:形容人心地纯洁,不加掩饰,不存心机。

万类(wàn lèi)的意思:形容非常众多或繁杂。

西子(xī zǐ)的意思:指美丽的女子。

悠悠(yōu yōu)的意思:形容时间长久、漫长。

鱼鸟(yú niǎo)的意思:形容非常珍贵、稀有的事物或人。

自然(zì rán)的意思:指与人类社会活动无关的事物或现象,也指没有经过人工加工处理的状态。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廷陈的《咏怀三十四首》中的第十首,名为“咏怀”。诗中以民食与飞禽走兽的喜好对比,引出万物各有所好,人亦应顺从自然天性的哲理。诗人在描述人间百态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人性本质和道德标准的思考。

首句“民食美刍豢,䲭鸢甘臭陈”描绘了人类与飞禽对于食物的不同偏好,暗示了不同生物有着各自适应环境的生存方式。接着,“西子岂不都,鱼鸟不见亲”通过比喻,将美女西施与鱼鸟进行对比,指出即使如西施般美丽的人,在鱼鸟眼中也不见得特别亲近,强调了生物间基于本能的相互关系。

“万类殊所嗜,物岂慕非伦”进一步阐述了万物各有所好,没有一种事物能超越或吸引所有其他事物的本质。随后,“箕毕各有好,况此世上群”将话题转向人类社会,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追求,正如自然界中的每种生物都有其特定的喜好一样。

“情欲孰为正,参差何可均”提出了一个深奥的问题:在情感与欲望面前,何为正确?它们之间的差异如何衡量?这反映了诗人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最后,“黜智任自然,悠悠葆天真”给出了答案:摒弃过度的智慧和人为的约束,顺应自然的本性,保持内心的纯真和平静。这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也是对人们在追求物质与精神满足时应遵循的原则的建议。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体内心世界的复杂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和道德价值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王廷陈
朝代:明

湖广黄冈人,字稚钦,王廷瞻兄。恃才放恣,甚至上树呼叫,馆师无如之何。正德十二年进士,选翰林庶吉士。因疏谏武宗南巡,罚跪受杖。时已授给事中,乃出为裕州知州。失职怨望,为上官所劾,罢归乡里。屏居二十余年,嗜酒纵倡为乐。达官贵人来家,蓬发跣足延见。时衣红纻窄衫,骑牛跨马,啸歌田野间。诗婉丽多风,文长于尺牍。有《梦泽集》。
猜你喜欢

念奴娇.庆朱察推

葱葱佳气,人都道、今日垂弧令旦。

怪得欢声如鼎沸,准拟华堂开宴。

三虎容仪,二乔态度,争捧金杯劝。

瑶池王母,何妨引领仙眷。

况有道骨仙风,灵丹秘诀,钟鼎何心恋。

却笑玉阶轩冕客,难脱功名羁绊。

萧散陶篱,徜徉裴野,风月堪为伴。

拳拳祝颂,寿龄期等龟算。

(0)

雨边对菊

一片东篱菊,凄凉风雨边。

花虽黄似旧,发更白于前。

把酒伤今日,登高忆去年。

渊明曾作令,相对亦无钱。

(0)

竹石园堂酒边即事

到此须终日,相忘醉不成。

一天惟有月,万籁绝无声。

鱼口萍吞吐,萤光草晦明。

夜阑重秉烛,犹对石棋枰。

(0)

同吴心云避暑

寺在深山里,轩窗面面嘉。

画图看水石,僧供款茶瓜。

台蚁搬生饭,池鱼喷落花。

何人溪上住,竹林两三家。

(0)

谢远方诸友下访

远友相寻意极浓,尽言专访老吟翁。

来从千里求诗去,愧我全无一句工。

(0)

杂兴·其一

檐雀啾啾无歇时,几回衔食喂雏归。

羽毛长得完全后,子母东西各自飞。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李光 陶渊明 黄玠 胡俨 魏野 程颂万 黄溍 刘过 吕岩 杨圻 韩偓 孙传庭 晏几道 谭嗣同 姜夔 薛季宣 洪亮吉 顾太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