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喧寂尘,跳出声闻界。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出声(chū shēng)的意思:发出声音,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感受
多少(duō shǎo)的意思:表示数量或程度的不确定,有时也表示询问。
观世(guān shì)的意思:指人们应该从观察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中获取智慧和启示,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江西(jiāng xī)的意思:指人们对江西省的称呼,也可用来指代江西的地理位置或特点。
少时(shǎo shí)的意思:指在年少时光阴短暂,时间过得很快。
声闻(shēng wén)的意思:声音传闻到耳朵中,指消息传达出去。
跳出(tiào chū)的意思:超越、突破困境或限制
一喝(yī hē)的意思:指一口气喝完。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自在(zì zài)的意思:自由、不受束缚、无拘无束
宗派(zōng pài)的意思:指宗教或学术思想中的派别。
观自在(guān zì zài)的意思:自由自在地观察和行动,不受限制
观世音(guān shì yīn)的意思:观世音是佛教中的菩萨,代表慈悲与智慧。
- 鉴赏
这首诗《云上人》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通过夸张和幽默的手法,对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进行了独特的解读与戏谑。
首句“一喝二日聋,江西立宗派”以夸张的方式描述了一位名为“云上人”的僧侣,他通过一次喝令,使得听者在两日后才感到耳聋,以此来确立他在江西地区的宗派地位。这里运用了佛教中“神通广大”的概念,同时也体现了云上人的独特个性和影响力。
接下来的“师瞆多少时,證得观自在”则进一步解释了云上人成为宗派领袖的过程。这里的“瞆”意为失明,暗示云上人在成为大师之前可能经历了一段盲目的修行时期,最终通过某种领悟或证悟,达到了“观自在”的境界。观自在是佛教中指的觉悟者,能够自由地观察世间万象,达到心灵的解脱。
“不受喧寂尘,跳出声闻界”表明云上人不被外界的喧嚣和寂静所影响,他超越了普通佛教徒所处的“声闻界”,即小乘佛教的境界,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层次。
最后,“笑杀观世音,圆通却成碍”则是对云上人形象的讽刺。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著称,而云上人却通过夸张的行为和言语,让观世音的形象显得有些滑稽。这里的“圆通”指的是观世音菩萨的智慧和慈悲,但云上人却将这种特质视为障碍,这既是对云上人性格的描绘,也是对传统佛教观念的一种戏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虚构的云上人形象,展现了对佛教教义的独特理解和幽默解读,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宗教信仰的思考和态度。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龙井新亭
暇政去旌旆,杖策访林邱。
人惟尚求旧,况悲蒲柳秋。
云谷一临照,声光半载留。
轩眉狮子峰,洗眼苍龙湫。
路穿乱石脚,亭蔽重冈头。
湖山一日尽,万象掌中浮。
煮茗款道论,奠爵致龙优。
过溪虽犯戒,兹意亦风流。
自惟日老病,当期安养游。
愿公归庙堂,用慰天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