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读史》
《读史》全文
清 / 吴嘉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紫宸仗马无声,竟向朝阳凤鸣

折槛知难罢张禹,裂麻群拟拜阳城

清时有道能容直,余子无才托避名

白简虽焚金鉴在,瀼州不遣小臣行。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白简(bái jiǎn)的意思:指无所作为、无所用心的人。

避名(bì míng)的意思:避免被人知晓真实姓名或身份。

不遣(bù qiǎn)的意思:不放走,不遣送

朝阳(zhāo yáng)的意思:指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指希望、兴盛、新生、向上的象征。

凤鸣(fèng míng)的意思:指美好的事物或人才得到发现和赞扬。

金鉴(jīn jiàn)的意思:金鉴意指黄金做成的镜子,比喻可以反映真实情况的事物或人。

托避(tuō bì)的意思:托避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推脱和逃避责任。

无声(wú shēng)的意思:没有声音或没有发出声音。

小臣(xiǎo chén)的意思:指官员的低级职位或地位较低的人。

阳城(yáng chéng)的意思:阳城是一个地名,也指的是阳光明媚、气候宜人的城市或地方。

有道(yǒu dào)的意思:有正确的道理或方法。

余子(yú zǐ)的意思:剩余的部分或余下的人或物。

仗马(zhàng mǎ)的意思:依赖他人的力量来达成目标或解决问题。

折槛(shé kǎn)的意思:指通过刻苦努力、克服困难,达到目标或成功。

紫宸(zǐ chén)的意思:指皇帝居住或办公的地方,也泛指帝王的宫殿。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吴嘉泉的《读史》表达了对直言敢谏者的敬仰和对公正清明时期的向往。首句“紫宸仗马久无声”,以紫宸宫的寂静比喻朝廷中长期缺乏直言的声音,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沉闷。接着,“竟向朝阳作凤鸣”则以凤凰在早晨鸣叫象征敢于发声的贤者如张禹般的人物,他们的声音开始打破沉寂。

“折槛知难罢张禹”,借张禹的故事,表达出即使面临困境,正直之士仍坚持原则的决心。“裂麻群拟拜阳城”则引用阳城的典故,阳城因直言而被贬,但众人仍愿效仿他,表明对直臣的敬仰。诗人认为,在清平时代,应当包容并尊重直言之人。

“余子无才托避名”暗指那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选择逃避责任,以此来批判那些假借避世之名的伪君子。最后两句,“白简虽焚金鉴在,瀼州不遣小臣行”,以“白简”(古代官员上奏的竹简)焚烧比喻权臣的打压,但真正的贤良之士不会因此而停止发声,因为他们知道历史的公正评判依然存在,即使被贬至瀼州这样的偏远之地,他们也不会放弃为国效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典故,赞扬了直言敢谏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对社会风气的忧虑和对公正的期待。

作者介绍

吴嘉泉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闻报

驿报新闻惊且疑,斗南楼上倚斜晖。

霍光有传何曾读,疏广无金亦自归。

四海碧波鱼上钓,万山明月虎投机。

房杜平生立门户,令人矫首一沾衣。

(0)

寄张司业归休坠马伤足

天上归来万想空,马蹄偶尔踏东风。

翻身忽断青丝鞚,踠足聊凭紫竹筇。

野渡渔舟人竞趁,名园纵酒客能供。

玉堂璧水浮生梦,从此都将付塞鸿。

(0)

夜雨独坐怀范季方

四檐风雨一篝灯,脉脉怀君思不胜。

龙厩未收千里马,鹑笼却锁九霄鹰。

何时玉斧重修月,今日青毡漫坐冰。

回首东风旧游处,花开花落总无凭。

(0)

送翰林三同年调官

堂堂翰苑三君子,侃侃伊用一辈流。

日月当天容直道,雷霆震地肯低头。

衡湘路远何须惜,州县官閒且自由。

寄语南闽旧提举,此生端不愧同游。

(0)

南山主人为崔某赋

南海畸人巢许侣,分甘老作南山主。

南山兀立当宾墀,终日相看若相语。

有时倒卧酒中尊,吞入吟肠不枝柱。

分将清涧循阶除吐出白,云随杖履松风摵。

摵鬓丝寒洗尽耳,根尘几许四时馈。

问更慇勤笋籁椰,浆石钟乳幽林啼。

鸟奏仙音回风吹,花舞天女南山之。

乐乐无央俛仰,悠然小天宇。

岁寒心事镇不移,何许形骸分尔汝。

君不见世间宾主情姁姁,多趋富贵欺贫寠。

挥毫便写绝交书,只与南山常作主。

(0)

老罗行

老罗索书如索租,日日往返劳仆夫。

长儿又来拜床下,举头怒气如于菟。

又道去年书未了,今年作书须及早。

明日归舟发潞河,南北天涯人渺渺。

嗟予正坐案牍忙,夜归秉烛清风堂。

磨墨数斗试一扫,蛇蚓虬蟠污麦光。

老罗取去空自重,买薪博菜浑无用。

不如烂醉江南春,百年随处华胥梦。

(0)
诗词分类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诗人
张翰 李世熊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