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举行修禊活动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与自然和谐之美。
首句“兰亭修禊只须臾”,开篇点题,简洁明了地勾勒出修禊活动的地点和时间,兰亭作为文人聚会的圣地,修禊则是古代文人的一种传统仪式,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洗涤。然而,这一仪式虽短暂,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
次句“也抱双鹅洛浅渠”,将视线转向活动中的细节,通过“双鹅”这一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性,也寓意着文人雅士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鹅在浅溪中嬉戏,既体现了生活的闲适与乐趣,也暗含着诗人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
后两句“校计吾侪淹酒肉,教鹅不啄一虾鱼”,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现象的反思。在文人雅集的场景中,人们享受着美酒佳肴,但同时也关注着自然界的生灵,希望它们能够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过上不受打扰的自在生活。这种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体现了诗人深邃的人文关怀和对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更传达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和对和谐社会的美好愿景。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水龙吟.田头市龙兴寺记明董尚书越遗事
隔江遥送书声,夜长萧寺闲钟磬。
随风更远,去波如答,鱼龙窃听。
画里寒山,空中竽籁,起予深省。
有何人系缆,推篷钓月,闻吟啸,移舟艇。
今夕高轩入咏。似谷音、鹤鸣相应。
灯窗一话,锁闱三捷,文章九命。
梅水行春,莲峰露冕,丹房苔径。
问前贤故事,山川不语,唤残僧证。
摸鱼子.寒食雨中同蛾术韵,用太素体
数年芳、可怜春半,游悰空系平楚。
舞红颦绿都抛却,消尽梦风灵雨。芳草路。断肠处。
凄迷烟柳拖翠缕。梅江岁序。
伴坐树莺愁,窥帘燕恼,弹指已虚度。留难住。
自惜余春自赋。谪仙犹寄秋浦。
绿章重向东皇乞,暖日明霞当户。开廨宇。列尊俎。
河阳花县夸俊语。新词漫与。
待谱入琼箫,翻成锦字,歌里费延伫。
婆罗门引.螺髻山
愁云蹙黛,万螺高簇佛头青。月明鹤背吹笙。
柯烂仙人去也,幽梦醒瑶京。
但凝妆不语,霞表亭亭。芙蓉翠擎。款天阙,摘春星。
飞去峨眉独秀,十二层城。
雾横烟锁,是藐姑、仙子拥愁颦。奁镜敞、邛海盈盈。
霜花腴.冬至盆菊犹盛,以数枝赠伯义,媵以此词
柳条待腊,甚卷帘、西风未损寒葩。
晴爱冬暄,艳含秋色,分明栗里人家。晚香愈佳。
掩画屏、深贮明霞。
笑髯仙、四海知名,满头霜雪一枝斜。
分与意园诗老,想南窗抱膝,小侧乌纱。
潭水延年,瓶花多寿,欣逢扫雪煎茶。暗添岁华。
谱喜神、何独梅花。算东篱、日日重阳,酒须千斛赊。
金缕曲·其一始用眼镜
五十平头矣。傍青灯、摩挲病眼,废书而起。
就使刘郎窥宓枕,也似看花雾里。
是谁把、轻冰琢洗。
醉缬狂花收拾净,剪双瞳、还我秋江水。
犹自有,少年意。抄书试写桃花纸。
笑依然、丹黄满目,短檠身世。
加上一重殊不恶,包老灯笼逊此。
便从此、目虾相倚。
牙仗须梳同检点,更美人、赠我荷囊紫。
同系在,吴襟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