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而众操,安得不速敝。
古有避俗翁,神释私其智。
薜荔(bì lì)的意思:指人们对名利的追求和欲望。
避俗(bì sú)的意思:避免陷入俗套和平庸,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
不速(bù sù)的意思:指未经邀请或不速之客突然出现,形容来访者的到来让人感到突然、意外或不便。
采芝(cǎi zhī)的意思:比喻寻找并选择优秀的人才。
朝饭(cháo fàn)的意思:朝饭指的是早饭,是人们一天中的第一餐。
出新(chū xīn)的意思:指创新、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方法。
惴惴(zhuì zhuì)的意思:形容心神不安,恐惧不安。
得不(dé bù)的意思:表示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可能发生某种情况或结果。
空山(kōng shān)的意思:形容寂静无人的山谷中传来的声音。
利途(lì tú)的意思:指有利可图的道路或途径
林下(lín xià)的意思: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林峦(lín luán)的意思:形容山峦连绵,密集如林。
仆仆(pú pú)的意思:形容行走匆忙的样子。
洒然(sǎ rán)的意思:形容心情舒畅、自在、洒脱的样子。
声利(shēng lì)的意思:指为了个人利益而追求权势、财富等物质利益,不顾道德、伦理和他人利益。
暑气(shǔ qì)的意思:炎热的气候
息机(xī jī)的意思:停止机器的运转,使其静止不动。
形役(xíng yì)的意思:指外表上看起来有用,实际上没有任何作用或价值。
喧浊(xuān zhuó)的意思:喧闹杂乱,声音嘈杂。
野服(yě fú)的意思:指非正式、粗糙的服装或行为方式。
真气(zhēn qì)的意思:
(1).人体的元气,生命活动的原动力。由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而成。道教谓为“性命双修”所得之气。《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唐 王维 《贺元元皇帝见真容表》:“臣闻仙祖行化,真气临关;圣人降生,祥光满室。”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不善养生者,薄节慎之功,迟吐纳之效,厌上药而用下品,伐真气而助强阳,根本已危,僵仆无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郊遇》:“三昧上真气已全,百炼中凡心俱浄。”
(2).指刚正之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送尉》:“英雄欺世,久之毕竟难瞒,胸中既无真气蟠,笔下焉能力量完!” 侯方域 《祭吴次尾文》附 清 徐作肃 评:“缠绵呜咽,全是一团真气。此等文正以不必剪裁为佳。”
(3).特指帝王的气象。 唐 杜甫 《送重表侄王砅评事使南海》诗:“ 秦王 时在座,真气动户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尘世喧嚣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句“真气荡喧浊”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清醒认识,认为被外在形式所束缚是不自由的。接着,诗人提到古代避世者的选择,他们通过超脱智慧来逃离俗务,这让他深有感触。
诗人感叹自己若要像古人那样隐居山林,就必须放弃繁忙的生活,如“一器而众操,安得不速敝”。他想象早晨在林下用餐,夜晚在岩洞中休息,享受着山林的清凉,这种心境转变带来了全新的感受。然而,想起尘世的名利争夺,诗人仍感到忧虑,“侧思声利途,惴惴魂犹悸”。
最后,诗人决定追求采芝般的简朴生活,穿着粗布衣裳,自在地生活在野外,表达了他对自然与宁静的深深热爱。整首诗通过个人体验,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名利的反思,体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